浙江省殘疾人聯合會教育就業部 周榮義


 


浙江地處我國東海之濱,陸地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共有11個市(地)、88個縣(區)、1972個鄉鎮,總人口4400萬,殘疾人士200萬,佔人口總數的4.8%。殘疾人教育概況:全省現有特教學校61所,特教班280個,在校學生3.2萬人;視力、聽力語言、智力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分別為80%、79%、88%;普通高校、中專殘疾考生錄取率90% 以上。殘疾人就業概況:與一些高福利國家將殘疾人包下來的做法不同,我們根據國情,動員和依靠社會力量,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浙江省就業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為74.5萬,現有11萬在各單位分散就業,10萬多在福利企業集中就業,8萬多個體開業,約29萬農村殘疾人參加種養業及家庭副業生產勞動。殘疾人整體就業率為80%。浙江殘疾人士就業主要有五大渠道:


 



一. 新興的殘疾人就業主渠道:按比例就業



根據浙江省人大和政府的規定,各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都要按員工總數1.5% 的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不到法定比例的,按其差額人數交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保障金由各級殘聯用於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等工作。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自1995年起在全省推行這項政策以來,累計新安置殘疾人4.4萬人,收取保障金1.5億元,利用保障金培訓殘疾人3.7萬人。包括浙江高級法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浙江賓館等大單位都率先向殘疾人伸出了手。一大批有一技之長的殘疾人,特別是素質較高的大中專殘疾畢業生先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如全省第一個聾人女大學生楊洋就是個典型例子。她小時因藥物致殘,在父母的苦心引導啟發下,學會了通過看別人的口型說話。後考入杭州大學數學系,以優異成績取得本科學歷。她畢業時正值全省開始推行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省殘聯為此在省報上刊出了“給楊洋一個機會”的系列報導,詳細介紹了她的情況。結果,有20多家單位競相錄用,最後她選擇了浙江國際展覽公司。由於表現出色,她現在已調到中國殘聯工作,並擔任了中國聾人協會的副主席。她今年才25歲。也是在那一年,浙江省高級法院安置了一位18歲的聾啞小姑娘。這位小姑娘先天聾啞,但她很聰明也很刻苦,從小練就了一手嫻熟的打字技術。她進法院作專職打字員不久就完全勝任了工作,我們在她就業一個月後上門了解情況時,她的同事們對她贊不絕口,稱她不但聰明可愛,而且恪盡職守。


 



二. 傳統的殘疾人就業基本渠道:個體就業



個體就業種類繁多,投入較少、產出較快,且能靈活適應不同的殘疾特點,深受殘疾人士的歡迎。多年來,浙江省各級殘疾人服務組織為促進殘疾人士個體就業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務。從省到市到縣三級都建有專門的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全省共有專職殘疾人就業服務人員287名。他們對殘疾人士提供從失業登記、能力評估、就業咨詢到職業介紹的一條龍服務。1995-1997年三年內,全省殘聯用於有償扶持殘疾人個體就業690萬元,有力地提高了殘疾人士的就業水平。


如在杭州等很多城市,殘聯出資扶助了一大批殘疾人從事報刊亭、電話亭個體經營。僅杭州市區現在就有幾十隻殘疾人報刊亭,另外如衢州市柯城區殘聯三年內扶持了150多名殘疾人從事保健按摩、電器維修、飲食、縫紉等個體服務業。當地殘聯幫助建立的3家殘疾人小吃店,依次號稱“自信”、“自強”、“自立”,一時成為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個體就業中還涌現了許許多多感人事跡。如紹興市個體就業戶駱潤法,下肢肌肉先天嚴重萎縮,靠兩個小板凳挪動行走。他初中畢業後四處找工作無著,以一台舊打字機打字謀生,並自學電腦,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致眼睛勞累出血,險些失明,後在社會各界和殘疾人組織的關心下,以頑強毅力創辦電腦培訓中心。3年來,由2部電腦8平方米場地發展至80餘部電腦300多平方米場地,每年培訓學員2000多人,至今已培訓近萬名,他多次獲得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


 



三. 農村殘疾人就業的廣闊渠道:種養業



種植業、養殖業是浙江省農村殘疾人就業的主要途徑。這條渠道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發揮內地農村豐富的資源優勢。從1994年至今,中央下達我省殘疾人康復扶貧款2000多萬元,扶持12萬農村殘疾人通過發展種養業脫貧致富;從1995年至今,各地殘聯也拿出保障金近400萬元,發展殘疾人種養業。


通過多年努力,浙江省各地已經建立起一批具有經濟規模的殘疾人種養業基地。如板粟基地、毛竹基地、水產基地、竹筍基地、胡柚基地、養殖基地等等,培養了一大批殘疾人專業戶。如中國“竹筍之鄉”臨安縣的殘疾人組織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因地、分片制宜扶持項目,在低山緩坡區發展豬、羊、雞、鴨等養殖業;在高山區推廣中藥材種植;在傳統竹筍區和山核桃種植區推廣高產早出春筍與山核桃培育新技術。共實現562戶農材殘疾人脫貧致富,其中有115戶成為當地小康示範戶。在殘疾人發展種養業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動人故事。如浙江唯一的少數民族縣 ?/FONT> 景寧縣有一位種植戶叫林啟明,先天左手殘疾、侏儒。他幼年時家徒四壁,被其父裝進麻袋挑著流浪,19歲才從被收養的褔建省回村。1985年得知政府鼓勵荒山造林的政策,他經社會扶助從信用社貸了3千元,啟動開荒,3年造林263畝,到1995年累計投工2000多個,所開荒山全部成林,價值超百萬,成為全縣最大的造林專業戶。他3次受到省地縣表彰記功。又如寧波象山縣有個殘疾人叫馮宗孝,中共黨員,殘疾前任村支書24年,帶領村民搞水產養殖;圍海造地200畝,被譽為“富民書記”。他於1996年連遭兩次車禍,雙腿俱殘,損失20萬,7個月後,他太太患腦瘤致癲癇,又7個月,8.18特大颱風登陸寧波,毀掉他家120畝魚塘,前後損失100多萬,二十年家業毀於一旦。他從絕境和廢壚中奮起,籌資60萬元購買20萬尾加州鱸魚苗,每日拄雙拐巡察在百米鋪板間,200個網箱鱸魚年產值達250萬元以上,終成養殖大戶。


 



四. 重度殘疾人就業的渠道:集中就業



即國家和社會舉辦殘疾人福利企業、工療機構、勞服企業和其它福利性企事業組織,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國家對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福利企業實行特殊保護政策,凡殘疾人佔企業員工總數35% 以上的,免徵所得稅;殘疾人比例超過10% 但未達35% 的,減半交納所得稅。


截至1998年底,浙江共有社會福利企業4855家,固定資產淨值156億元,員工總數24萬人,其中殘疾人士10.2萬人,產值381.7億元,銷售收入300多億元,利潤10.6億元,出口交貨值16.3億元。浙江省殘疾人福利企業目前正處在鞏固發展階段。由於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渠道的全面打開,今後福利企業主要趨向於安置重度殘疾人士為主。


 


 



五. 盲人就業的有效渠道:保健按摩業



保健按摩業是浙江省盲人就業的主渠道。特別是全國實行市場經濟後,盲人保健按摩業呈現出更加廣闊的市場。浙江殘聯是本省盲人按摩的行業主管部門。殘聯下面專門成立了省和11個市(地)盲人按摩指導中心,不少縣(區)也設立了盲人按摩指導機構,均以培訓、扶持和指導盲人從事保健按摩業為宗旨。今年初,省勞動、公安、工商、稅務等8個政府部門和殘聯還制定下發了全省盲人保健按摩行業管理辦法,保護和促進盲人就業。如該辦法明確規定:社會人士開辦盲人保健按摩機構的,盲人從業比例不得低於80%;盲人自己開辦保健按摩機構的,僱用人員中盲人不得低於60%。經過努力,全省現已培訓盲人1100多名,培訓後大多從事保健按摩工作,按摩網點遍布全省城鄉。


溫州等私營經濟發達地區的盲人按摩業發展尤為迅速,溫州僅市區內就有149名盲人從業。溫州有位叫湯長松的盲人,從原先自己單獨開辦按摩所,發展到現在的按摩院,在市區有數個按摩網點、幾十名盲人從業;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時積極回報社會,開辦了一個盲童學校,受訓學員吃、住、學全部免費,至今已結業62人。又如東陽市盲人李新良,學習中醫按摩後創辦當地首家盲人按摩中心,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服務爭得聲譽,接待患者8萬多名。慕名前來的海內外患者、中央部級領導乃至巴西外科專家都對其按摩技術倍加贊譽。他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接收其它盲人,吃、住、學一律免費。並投資設立“盲人助學金”,喚起人們對盲人群體的關注。1996年他被評為“金華市十大傑出青年”,現任當地政協委員、浙江省盲人協會副主席。


 


 


最後我還想指出,在實施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過程中,浙江各級殘聯利用收取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大力強化了殘疾人教育和培訓,提高了殘疾人素質,這對改善殘疾人士就業意義重大。從1995-1997年的三年時間內,除政府撥款、社會捐助外,各級殘聯保障金用於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支出的達1275萬元。目前,浙江已形成了以省殘疾人職業技術學校為龍頭、市(地)為依托、縣(市、區)教學點為基礎的覆蓋全省的三級職教網絡。省殘疾人職業技校建於1993年初,目前佔地16畝,建有1萬平方米教學用房,配置教學用計算機房2個,計算機70台;現在有編教職員工28人;學校還於1993年起籌建浙江省華強成人中專,次年秋正式招生並納入普通招生計劃。全省三級培訓網絡實行業務分工、上下聯動。省職校以中長期職業教育與培訓為主,重點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截至目前,已招收肢殘人財會中專學歷班4屆共66人,先後開辦聾人計算機、盲人保健按摩、聾人烹飪等中短期培訓18期,結業370餘人;同時還承擔或承辦了各種全省性特教師資培訓。市(地)以中短期培訓為主;縣(區)以殘疾人種養業技術培訓為主。


浙江殘疾人教育工作堅持三個結合:一是殘健結合,以殘為主。在招收殘疾學生時均兼招少量健全人,以加強殘疾人與健全人的交流。二是長短結合,以短為主。即中專學歷教育和各類中短期培訓“長”、“短”並舉。三是學工結合,以學為主。包括: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既為學生創造接觸社會的機會,又為經濟比較困難的殘疾人提供生活補助;學校在搞好教育的同時,創辦經濟實體,彌補教育經費之不足,同時從創收經費中設立助學基金,以幫助生活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浙江開展殘疾人教育培訓有五種途徑:一是上面講到的各級殘聯培訓機構的培訓,二是依托教育、勞動、衛生、大中專院校等開展委托或聯合職業教育;三是制定扶持與獎勵措施,直接資助廣大用人單位開展小型多樣、有的放矢的崗位培訓。如杭州、寧波、金華等很多地方殘聯規定,殘疾人進單位後的前三個月為見習、培訓期,分別按用工合同期限(3年以上、5年以上、無固定期限)給予每人2000元、4000元、6000元保障金,供用人單位開展培訓。余姚市殘聯3年中資助當地用人單位為120餘名准備下崗的殘疾人開展了多種轉崗培訓,使他們免於失業。四是扶持社會分散的殘疾人到各種網點接受以城鎮個體就業和農村種養業為目的個別性培訓,由於這種方式非常靈活,在具有地域產業優勢的各地城鄉(如木雕之鄉東陽、石雕之鄉青田、柑桔之鄉黃岩等等),這類一幫一師帶待徒的培訓正在蓬勃興起。五是對人口分布更為零散的山區、海島和偏遠農村,當地殘聯會同農村科技部門,成立殘疾人種養業、加工業科技指導小組,根據本地資源和農牧業生產情況開展培訓。


 


 


總之,在政府、社區、殘疾人組織以及殘疾人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浙江殘疾人士的就業權利得到了日益充分的重視、關懷和保障。他們正以社會的平等一員,越來越多地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文明成果﹗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