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美姬、侯如璧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後台的風光】



後台化妝室,京劇「三岔口」的聾啞舞者單仁冰和陸懿,聚精會神地描著
眼線和粗眉毛,此時見不著男兒的粗獷,只有女孩般的細膩手巧。

十五歲視障的王賓,把鑼擱在膝上,左手慢慢摸索著中心點,右手輕輕敲
擊,側耳聆聽聲韻。同樣看不見的楊海濤突然問:「待會兒,誰領我上台
啊?」

正在化妝的民族歌唱家祖木來提,單腳站起來幫他拉整衣衫,拿起粉撲為
他抿抿兩頰,再拭去他額上的汗珠,要他寬心:「別急,不會讓你落單的
。」

這裏有一股奧妙的氛圍,團員各有著肢體、聽覺、視覺的不便,但是沒有
人等著被照顧,反而是不停地忙碌——幾個人一起摺燙衣服、縫補衣扣、
上妝換衣、打點道具、練習樂器……一切井然有序,人人互補得天衣無縫







小兒麻痹的聲樂演員李海穎,正為一件孔雀彩羽舞裙縫補裙扣,三十一歲
的她姿態熟練,洋溢著慈母般的韻味。問她這些縫補的雜務工作,團員間
如何分工?「會以殘障等級差異,分擔輕重不同的事務。」她說,這個團
隊是很團結的,向心力十足,不怕累、不怕髒,看到那兒有工作就主動去
做。

「團員間的默契就像一個大家庭,也像慈濟人一樣,凡事都很樂意為他人
付出。因為被幫忙了,受到感動,自己也會想要更努力多付出。」李海穎
說。

她幫著聽不見的舞者趙立綱梳髮髻;楊海濤和王賓都是眼盲,卻細心地為
對方戴上帽子……團員們如家人般地相處,上下場時相互牽引,一切大小
事彼此照應。

該上場了,隨隊助理引著鋼琴演奏金元輝準備登台,突然發現他禮服前襟
有點兒髒,趕緊拿紙巾擦拭,提醒他:「明個兒洗衣服的時候,在第二個
扣洞的地方,記得多搓幾下。」

「元輝,你都自個兒洗衣服?」

「是啊!都是自己打理的。」

演出空檔,走廊上幾位身著蝶衣的女孩兒端倪著該選那一張「靜思語」書
籤。那是擅長書法的慈濟志工林美娥親手寫的,她們紛紛選上了「人生的
艱苦與折磨,乃是成長過程必經的考驗」這一句。






人生如舞台,有前台,也有後台。前台,滿堂喝采僅是曇花一現;後台如
果沒有知己朋友支持,前台再多掌聲,亦難補心靈空虛。

在演出節目表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每次吃飯,聾人總是幫盲人盛好飯才會自己吃;出去玩,聾人也會牽上
盲人的手,帶他們去撫摸這個世界。盲人和聾人的組合太讓人心酸,因為
,他們天天在一起,但他們之間沒法交流。也許難以想像,很多時候,聾
人說出含糊的話,只有盲人能夠明白,而盲人一個手勢,聾人就能知道他
要什麼。

他們沒有化妝師,每次上場前,女演員給男演員補妝、聾人幫著盲人化妝
,還要相互糾正、練習動作,以保證舞台的演出效果。

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安靜的舞蹈排練。沒有音樂,沒有口令,這些年輕人在
常人無法體驗的無聲世界裏,體會著舞蹈帶給他們的樂趣。他們的笑臉,
他們的專注,讓人們忘記了他們和常人的不同。」

舞台上、後台化妝間,都是心連心的演出,團員們自信、熱愛、執著、互
助,綻放堅毅的生命之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