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2-26 09:35:22   來源:南方日報  

  情感歷程
  
  文/梁燕
  
  她一直是在職場上衝鋒陷陣的女強人,年過50之後才開始人生的另一個篇章,而這次她選擇的是幼兒教育,而且是面向特殊兒童的幼兒教育。她,就是前東方樂園的公關部經理,現海珠區殘障人康覆服務中心語訓部主任梁敏吾。

  在把記者帶進辦公室之前,梁敏吾習慣性地到各個教室去繞一圈,好幾個正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孩子見到她,都撲到她懷裏撒嬌,她一個個地拉著他們說:“叫我阿姨好,還有,叫這位姐姐好。”才在學講話階段的孩子們含糊不清地叫出“阿姨”兩個字,她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也有大膽的孩子跑過來拉著記者的手,雖然一句話都說不完整,但卻會指著黑板上自己的名字羞澀地笑,這也算是他們自我介紹的一種辦法了。看著這群活潑機靈的孩子,真的無法和印象中“聾啞”兩個字聯系起來。

  看到記者一臉愕然,梁敏吾才把自己“臨老轉行”的初衷娓娓道來:“我退休之後有朋友偶然說起,這裡的語訓部缺一個管理人員,覺得我挺適合。我一聽馬上就拒絕了,我說自己從來都是在第一線工作的,叫我衝鋒陷陣還行,要我和特殊兒童打交道,真的沒有能力。”梁女士口中這位朋友,就是珠江醫院聽力研究中心的許瑞華主任,作為耳科專家,許主任堅信梁敏吾是最適合這個崗位的。於是,她執意請梁女士去語訓部看一看。

  “其實我第一次到這裡來,和你剛才的震撼是一樣的,我也以為聾和啞是分不開的,甚至覺得聾的孩子只有學手語這條出路。但當一個聾兒清晰地叫了我一聲‘阿姨好’之後,我就被他所感動了。”這裡的孩子從3歲到10多歲都有,每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缺陷,他們在這裡努力地學講話,從最簡單的“啊”音開始,到講出一句完整的話。然後開始學拼音,希望追上學校的文化課,最後的目的就是能和正常兒童一樣到普通學校接受教育,再成長為社會的棟樑。儘管他們從人生跑道的起步開始就比其他人慢了好幾步,但跌跌撞撞地繼續往前走,而且越走越堅定。

  正是因為看到這些孩子的努力,梁敏吾才在一次參觀之後改變了主意,開始做起了一名特殊教師。儘管之前對耳科醫學沒有任何認識,也談不上懂得多少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但她靠在珠江醫院一個月的突擊培訓,加上自己的摸索,不僅能在行政上管理好,還能給老師的教學提點建議。

  公關經理和特殊教師雖然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當中還是有不少相通的經驗的,梁敏吾還以公關經理的經歷為語訓部找來了不少志願人員。

  在她上任之前,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就曾多次派志願者到此幫忙,但不知道為什麼,志願者來後往往找不到活幹,而且老師們好像又不怎麼歡迎他們來幫忙。經過了解後,梁敏吾才發現,志願者雖然有熱心,但不懂得怎麼照顧特殊兒童。他們光憑一腔熱情,離開前還依依不舍,和孩子一再道別,這些行為,不僅幫不上什麼具體的工作,還引起這些敏感孩子的離愁別緒,等志願者走了之後,他們往往還會哭鬧一場,情緒久久平靜不下來,甚至影響學習和生活。這樣一來,老師自然就“怕”志願者的到來了。了解清楚雙方之間的立場和誤會後,梁敏吾趕緊編寫了一份志願者新手指南,詳細列明志願者應該以怎樣的語氣和孩子說話,該如何和孩子相處等事項。這樣,志願者的到來既不會擾亂正常的生活秩序,又能真正幫到孩子。說起越來越龐大的志願者隊伍,梁敏吾自豪地說:“看來,每一個崗位都需要公共關係。”

  記者在翻閱志願者指南中多次發現這樣的一句話“不建議志願者使用過分遷就的辦法。”梁敏吾解釋道,在這裡的孩子雖然有部分的缺陷,但隻要給他們適當的幫助和指引,是能重新回歸到正常的世界的。家長和旁人不能因為孩子的缺陷而對他們無限制地放任,又或者降低對他們質素的要求。隻要孩子有理性、能和人溝通,我們都儘量以普通孩子的要求來管理他們,讓他們學會和人相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梁敏吾眼中,這些孩子需要關愛,但有時候家長或旁人過度的溺愛,卻會妨礙他們進步,她希望自己或者說這個地方能給孩子理性的愛,幫助他們重新融入主流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