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


劉殿楨


 


海倫凱勒曾說:「視力障礙將人與事物隔絕,但聽力障礙則將人與其他人隔絕。」此話顯示聽覺在人類溝通之重要性,不論成人或兒童,聽力障礙都會大幅降低個人與社會溝通之意願與能力,進而導致人際關係的孤立與隔絕。聽力障礙發生的可能原因很多,也有一些預防及治療的方法,本文將做簡單的說明。


耳朵的那些構造讓我們聽到聲音


要了解聽力障礙,先要認識耳朵之基本構造及功能。耳朵基本上由外而內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三部份。外耳包括了耳廓及耳道。中耳則是一個與上呼吸道連接的空腔,其中重要的構造包括耳膜、聽小骨及耳咽管。內耳則包括二個部份:耳蝸和前庭。耳蝸負責聽覺刺激的接收,前庭則管平衡。


就聽覺而言,外耳及中耳的功能是將聲音的振動傳至內耳。外耳及中耳對聲音不做任何解析。內耳的毛細胞則負責將振動的刺激轉成神經之電位變化,此神經電位變化便可傳至大腦聽覺中樞,讓我們有聽到聲音的感覺。


傳導型聽障


聽力障礙有哪些種類呢?一般臨床上將聽力障礙,分成傳導型、感音型及混合型三大類。所謂傳導型聽障指的是外耳、中耳病變所引起的聽力減退。最主要的原因是聲音無法正常地傳導到內耳。這類型的聽障有點像近視、遠視所引起的屈光障礙導致光線無法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


傳導型聽障一般多可用藥物或手術治療,而且純粹傳導型的聽障通常不會有太嚴重的聽力損失,是臨床上較樂見的一種聽障。以下簡單介紹幾種門診最常見的會引起傳導型聽障的外耳、中耳疾病:


‧慢性中耳炎:耳膜上有一個永久性的穿孔,以致於中耳腔時常發炎、流膿。由於耳膜的穿孔及聽小骨的破壞,導致聲音傳導效率降低。這種聽障大多可以手術方式矯治。


‧積液性中耳炎:即俗稱中耳積水。大人小孩都有可能發生。在小孩多半是急性中耳炎引起的後遺症。中耳積水多可以藥物或手術治療得到很大的改善。


‧耳骨硬化症:不明原因的聽小骨(特別是磴骨)硬化。西方人較多,東方人較少見,且女性較多。此種疾病可以手術方式換一個人工聽小骨而達到聽力恢復之程度。術後服用氟化鈉也可以阻止疾病繼續惡化。


感音型聽障


另一大類是感音型聽障。與傳導型聽障相反,聲音的傳導路徑完全正常,但是內耳的受器出了問題,沒有辦法完全地接受刺激。通常造成感音性聽障的原因都是內耳毛細胞的損失,少數是聽神經病變。與眼睛相比,相當是視網膜病變所引起的視障。與傳導型聽障相比,感音型聽障要來得複雜的多,並且有可能十分嚴重。很不幸的是感音型聽障佔的比例比傳導型聽障多的多。且臨床上許多感音型聽障都無法以藥物或手術治療,必須藉助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的幫忙。


引起感音型聽障的疾病非常多,每一種都可以寫成一個章節或甚至一本書,在此僅簡介幾種臨床上常見的內耳疾病:


‧先天性聽障:大約每千人中就有1人有較嚴重的先天性聽障。先天性聽障未及早發現,會引起將來成年後之溝通障礙,也是目前造成聾啞的主因。幸虧目前許多醫院都有新生兒聽力篩檢,可以及早發現聽障兒,及早給予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以降低將來的溝通障礙至最低。


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先天性聽障未必一定與遺傳有關或有家族史,也未必一定出生時就發生。有可能是突變,或青少年前慢慢發生。目前先天性聽障並無治療的方法,只能以助聽器及人工耳蝸,再輔以聽能復健及特殊教育,來增加這些聽障患者的溝通能力。


‧突發性耳聾:這是一種原因不明,突發性的單側聽力損失,常常伴有耳鳴。目前認為可能是內耳的病毒感染或循環不良。如果在一~二週內接受治療,通常有六成患者的聽力會恢復。


‧噪音性聽障:噪音可以說是聽力的最大殺手。不論是暴露在突然的巨響(如打靶、爆炸、鹽水蜂炮)或慢性的噪音環境(如工廠噪音、交通噪音等),都會造成內耳毛細胞的傷害。傷害較小時可能恢復。但一旦傷害過大,就會形成永久的聽力損失。


‧藥物耳毒性:某些藥物有可能會引起內耳毛細胞的傷害。這些藥物包括某些抗生素、某些利尿劑、某些抗癌藥物及某些耳用滴劑等。但是這些藥大多數是針劑,而不是口服的。口服的止痛劑如阿司匹靈,也會對某些人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通常停藥之後就會恢復。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的藥物耳毒性都會先出現耳鳴,所以耳鳴可以說是一種警告訊號。


第三大類聽力障礙是所謂的混合型。這類就是患者既有傳導型,也有感音型的聽障。即外、中耳及內耳都有病變。在台灣常見的例子是鼻咽癌病人接受放射治療後,耳咽管功能不佳,以致中耳會積水。再加上放射線對內耳毛細胞的破壞,就會造成了混合型的聽力損失。


避免噪音的接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