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障礙者的定義與各項特質【生理、心理及學習】 


壹、【聽覺障礙的定義】


       聽覺障礙(hearing impairment or hearing loss指個體無法有效地以聽覺接受訊息,以致嚴重影響其言語(speech)的接受與表達。聽覺障礙的程度,則依其所能感覺到的最小音量而定。凡是發展中的兒童出現聽覺辨識困難,經過合適的聽力檢查確定有聽力損失者稱之。一般學術標準,正常聽力應能聽到二十五分貝以下的聲音,若要二十五到五十分貝才聽得清楚,就是輕度聽損,五十到七十分貝才聽得見屬中度聽損,七十到九十分貝為重度,九十分貝以上為極重度。


一、【如何盡快發現聽覺障礙的學生】


        當孩子有下列情形:


1.      只有單調的喉音。


2.      少有其他語音的變化。


3.      語音很少變成有意義的字(語言)


4.      少有言語(或語音)遊戲及其樂趣。


5.      安靜或哭鬧的時間不正常的增加。


6.      無法用語音(或音樂)來安撫不安或不快樂的孩子。


7.      週歲還未出現單字或疊字的語言發展傾向。


8.      對一般的聲音及語音的刺激沒有明顯的反應。


9.      對環境的興趣較少。


        以上可當參考,但不表示絕對等於聽障,診斷仍有賴臨床上做進一步的檢查。


診斷及協助:一般而言,檢查項目分成下列幾項:


1.      一般的行為觀察及神經學檢查。


2.      耳鼻喉科的聽力測驗(包括耳膜阻力測試,遊戲聽力測驗,標準音頻音高聽力測驗,聽力範圍測驗...)


3.      小兒神經科的聽力腦幹誘發電位。


        這些測驗可分別了解中耳、內耳或聽神經乃至中樞神經的腦病變,它們互有長短處,需要整合各項檢查後才能決定孩子的聽障程度及範圍,並進而決定是否應進行助聽器的配戴。


二、【如何協助孩子配用聽能輔具以幫助學習】


        一般包括:助聽器的配戴、聽能訓練、語言訓練或手術。在助聽器的使用上,一般所遭遇的問題是:


1.      孩子年紀小,拒絕使用。


2.      雜訊與語言同步擴大,孩子受干擾很大,排斥使用。


3.      局部濕疹。


4.      品質不良的助聽器及較無經驗的廠商及技術員。


5.      價位高等。


        面對教學情境因此有人使用 FM調頻式助聽器,它的缺點是距離限制及使用人受限,但優點是選擇性放大,在模仿學習上較清晰有效而不受干擾。在有關配戴的年紀及其他的特殊問題方面,不但因人而異,另外也因各地醫院的設備而有供給及選擇上的限制,必須請教個案自己的醫師才好。


貳、【聽覺障礙學生的生理、心理特質如何去影響其行為?】


一、生理特質


聽覺障礙者最顯著的生理特徵是在與人說話時,有明顯的溝通困難。他們的語言發展比同年齡的耳聰者遲緩,而且語音的發音不正確,尤其是聲母方面常有省略、替代、或缺鼻音的現象。語調缺乏高低、抑揚頓挫、單調沒有變化。聽別人說話時特別注意對方的臉部、口形、或表情,經常會比手劃腳,想用手勢或動作協助他表達意思。與人說話時頭部常向前傾或轉向說話者,努力想聽取別人說話的內容。對環境的聲音(例如電鈴聲、電話聲、腳步聲、汽車喇叭聲等)或人的說話聲沒有反應。上課中 常常忽略 老師或同學的呼喚,有時不能專心聽講,左顧右盼,期待別人提供訊息的線索。


  在團體中較少主動發問或參與討論的活動。可能常會抱怨耳痛、耳朵不舒服、暈眩或耳鳴。使用收音機、電視機、錄音機時可能把音量轉得很大聲。常常要求複述剛剛說過的話或習慣性地說:「啊?」。當用普通的聲音與之交談時,常沒有反應或注意力不集中。


生理方面 

1.
耳朵常感疼痛。 2.耳朵常有分泌物流出。 3.外耳道感染。 4.耳朵散發難聞異味。 


5.常以口呼吸。 6.常耳鳴。 7.經常感冒、喉嚨痛或扁桃線發炎。 


二、心理特質


行為方面也較異於常人,如動作過度,大而粗魯,均因聽不到聲音,開門關門等太大聲也不知道吵到別人,惹人生氣而不自知,因此在團體中朋友較少,常常獨來獨往,猜疑心較重、自我中心、自私、固執、挫折容忍度低、不易接受忠告、不順從、亂發脾氣、社會關係較不成熟、容易衝動、較不自律自治,較缺乏獨立、創造性、快樂、安全感、學習動機,常有自卑、孤獨、寂寞、無助感等現象。以上這些特質雖是研究報告中常提到的,但仔細想想,常人不也會有這些特質嗎?只是因為聽障者究竟人數較少,稍一不尋常,在聽人世界裡,給人感覺好像「很多」罷了。


三、行為方面

  1.
經常上身傾向說話者或側耳(通常是聽力較好的耳朵)湊向說話者。


  2.缺乏語言能力,以比手畫腳、手勢、動作來表達意思。 


  3.因為聽不到、聽錯或聽不清楚,常有反問:你說什麼、再說一次;


     發呆無反應或答非所問等情形出現。


  4.經常說話聲音特別大,製造一些大的聲響(如敲打桌子),看電視、


     聽收錄音機時聲音開得太大聲。


  5.經常時時刻刻盯著說話者的臉,注意說話者的唇舌動作與表情。


  6.對聲音小的人說話,或在吵雜的環境與人交談,常聽不清楚對話。


  7.從背後叫他的名字無反應,對粗大聲音沒有驚嚇反應或反應遲鈍


     (看別人的反應才跟著反應)


  8.某些語音的發音扭曲不清,說話單調沒有變化,語法不正確,語用


     錯誤。


  9.注意力渙散,常發呆,不關心別人說話。


10.上課容易分心。


參、【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特質為何?】


聽覺障礙確實會對學習造成很大的困難,但是並不一定會影響他們日後的成就,這完全在於個別的差異,有的極重度障障者照樣取的博士學位,有的則是認識不了幾個字,有的口語表達能力非常強讓人不知他聽覺的障礙,有的則是無法發聲或是非常口齒不清,有的聽障者在些領域方面很有成就,有的則是好吃懶做,總之,很難一概而論應以個別差異來討論,因此當我們討論聽障對學習之影嚮時不得不非常小心,以免傷害了某些人。以下我們就幾個項目來論論可能的影響。


 一、智力: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智力測驗均強調語文的,詞彙等紙筆測驗,這對於溝通有障礎之聽障者而言,很不公平,根據許多專家之研究指出,聽障者只是聽覺有問題,並不是智能不足者,他只要使用非語文的,或操作性的測,智力與一般正常人並沒有兩樣。


 二、學業成就:根據過去五十年之調查研究顯示,聽障學生之學業成就大致落後正常學生4-6年。尤其是在語文學科之學習方面它明顯落後,如國文、閱讀、歷史、地理等。大致說來,聽障學生之學業成就,與他的智力並沒有顯著的相關,也就是說,智力高的聾人,不見得有好的習成就,而智力較差者,也未必沒有成就。  


三、語文能力:一般而言,聽障者之語文能力明顯低於同年齡之正常學生,尤是在語文書寫方面更差,他們詞彙貧乏,常寫錯字、贅字、漏字、詞句顛倒,不會使用形容語,副詞等抽象字彙,因而詞不達意使用短句的情形相當明顯。但是不可忽略的,聽障學中也有為數不少文筆流暢、表達優異的。  


四、口語表達:聽障學生之口語表達能力有極大部均受到聽力影響而很差,常有音調過高或過低,音質過重,鼻音過強,發音錯誤,甚至無法發音等現象。尤其是聽力愈聾的,口語的表達愈受影響。只有早期的語言訓練才有希望發展出自然而通順的口語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