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兒 黃金療育期是半歲大
黃天如/台北報導
「板凳寬、板凳長,扁擔響板在板凳上…」九歲的宇恩台風穩健地在台上表演繞口令,看不出她是先天極重度聽損的孩子。醫師提醒,聽損兒的黃金療育期是六個月大,一旦超過三歲,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擁有正常的表達能力。
目前就讀桃園大成國小四年級的宇恩生下來雙耳就聽不見九十一分貝(dB)以下的聲音,屬於極重度聽損兒。媽媽嚴秀芬說:「若不戴電子耳,除非是大卡車、直昇機或電鋸近距離發出的聲音,宇恩一概都聽不見。」
但因接受了新生兒聽力篩檢,當宇恩還在襁褓中爸媽就發現了她的問題,經與醫師討論,宇恩一歲半就接受了人工電子耳的手術,隨即接受專業的聽覺口語法早期療育,沒浪費時間。
宇恩也沒辜負爸媽對她的愛,如今她不但能夠在普通小學的普通班就讀,說起話來清晰有條理,連相聲、繞口令、演講都難不倒她!日前獲選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的親善大使第一名。
台北馬偕耳鼻喉科主任李國森表示,國內新生兒先天性聽損發生率約千分之三,亦即每年廿一萬新生兒中,至少就有六百多名聽損兒,其中平均又約有六十多名是雙側極重度聽障兒童,必須仰賴每付八十萬元的電子耳才能矯治。
目前政府除針對就讀幼兒機構之學齡前兒童補助一次鼓室圖檢查(檢查小朋友有無中耳炎積水),其他諸如每次八百元的耳聲傳射(OAE)、一千五百元的自動腦幹反應檢查(AABR)等新生兒聽力篩檢,全須家長自費。
國健局統計,國內新生兒聽力篩檢率目前僅兩成,且多集中在大型醫院,城鄉篩檢率差距相當大。該局今年針對全國五十八家小型醫院及婦產科診所進行宣導,鼓勵醫師添購新生兒聽力篩檢儀器。
馬偕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政謙說,出生三天的新生兒就能藉AABR篩檢聽力,若證實有問題,只要再加做更精準的自動穩定誘發反應檢查(ASSR),就可測知貝比的聽力值。一般幼兒六個月大就可戴助聽器,一歲半可做人工電子耳手術,早療課程更是愈早愈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