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徐環


  每天早上五點多,徐環就要開始一天的忙碌。做好一家人的飯菜,喂養20多只雞鴨,然后牽著家里的三頭牛到外面田地吃草,此外還要料理自家的田地作物。


  這個家庭現在的收入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小兒子苏志新學了一門木雕手藝,從工厂拿些木頭回來雕刻加工,但工資很低。為了補貼家用,徐環經常會跑去打短工,扛石頭,挑沙挑磚。


  “他們有時候也照顧我,安排一些輕松一點的活給我做。”徐大媽感慨地說。被問起是否覺得辛苦時,徐大媽回答:“我不懂得怎么說,是很辛苦、很累,但都是自己的家里人。”


  吃過午飯,抱著小孫女坐在家門口玩耍,也只有在這時,徐大媽才會忘記煩惱,露出笑容。


  從不訴苦


  堅強農婦 感動村支書


  “家境比她好的村民,都爭著要低保補助,沒想到她家這么困難,卻從來不說。”   ——村支書苏國欽


  對于家庭的困難,徐大媽從來沒有向外人傾訴。苏坑村的村支書苏國欽前几天做征兵情況訪查,才知道這一家子的情況。“以前知道他們家情況不好,但沒想到這么困難。”苏國欽介紹。


  苏國欽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這么一個家》介紹徐環一家,他說自己被徐大媽所感動。有的村民家庭條件比她好,卻爭著要低保補助。苏國欽說,下個月初村委會開會,村干部都將到徐大媽家里走訪幫助,也讓村干部們學點徐環的優秀品質。另外,今年年底村里將為徐大媽家申報低保補助。


  “村里能做的只是杯水車薪。”苏國欽說,希望社會上的熱心人士對這樣的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東南早報 記者 苏勇 王柏峰 文/圖)


 


婆婆生活無法自理,吃喝拉撒都是徐環一人操持。


 


妻子的操勞,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家四代同堂,本是一個幸福的字眼,對于(福建)泉州台商投資區張阪鎮苏坑村50多歲的婦女徐環來說,卻需要承擔太多外人難以想象的辛酸。婆婆與丈夫癱瘓臥床,兒子兒媳天生聾啞,年僅一歲的小孫女嗷嗷待哺,52歲的徐環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個家。


  生活片段


  農田忙完 張羅家務


  “每天都是看她從早忙到晚,家里老的小的都需要照顧,從來沒看她閒下來過。” ——鄰居張大媽


  昨日中午12時,徐環扛著鋤頭匆匆從農田趕回家中,顧不得擦拭汗水,徐環打開蜂窩煤灶加熱午飯,廚房旁的房間里傳出婆婆徐烏土的呻吟聲。75歲的徐烏土手腳骨折,癱瘓在床多年。徐環打了一臉盆溫水,走到房間內為婆婆更換污濁的尿布,輕輕擦拭身體。


  忙完這些,鍋里的飯熱了,菜只有青菜、豆腐。天生聾啞的兒子、兒媳抱著剛滿一歲的女兒過來吃飯。徐環顧不上吃飯,先把飯菜端到婆婆的床頭喂她。隨后,徐環又將一份飯菜端到了另一個房間,把同樣癱瘓在床的丈夫苏捷明扶起來吃飯。他們都吃完了,徐環才坐下來吃飯,她不時用手按揉膝蓋,以緩解風濕性关節炎帶來的疼痛。


  一家四代


  她成了 家庭頂梁柱


  “跟了我這么多年,真的是苦了她。”——老伴苏捷明


  徐環與老伴苏捷明結婚32年,苏捷明以前是個石匠,起初日子過得還算平順,但這几年來,先是年過七旬的婆婆摔倒手腳骨折,便一直癱瘓在床。兩年前,丈夫被查出患有腦萎縮缺鈣症,看病花光了家中積蓄,也不見好。


  徐環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分家獨自生活。老兩口與小兒子苏志新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25歲的苏志新是一個聾啞人,娶了一個聾啞的妻子。


  鄰居們說徐大媽是一早忙到晚的“機器人”,老伴苏捷明也動容地對記者說:“跟了我這么多年,真的是苦了她。”


 


(來源:中新網)


【多維新聞】本文網址:http://china.dwnews.com/big5/news/2011-10-23/58243986-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