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3日 16:22 |
來源:東南快報 作者:林曉琪 林茂森 曾志銘 選稿:實習生王銘澤 |
在廈門枋湖某公司上班的謝吉東等18名聾啞人由於輕信一同是聾啞人的同事蠱惑,參與了一種涉嫌傳銷的保健品“日暉”的銷售活動,被騙約3.6萬元。據
|
統計,在廈門被騙做傳銷的殘疾人有約80餘人,被騙金額達16萬元。
在該起事件的背後,凸顯出殘障人士法律意識的淡薄,傳銷人員把目光盯在毫無防範能力的聾啞人身上,這種新動向應引起社會關注。
提高殘障人士法律意識
連續三天的跟蹤採訪,在與這些聾啞人的近距離相處中,他們法律意識的淡薄,讓記者感到震驚。
“在廈門,接到聾啞人被騙去做傳銷的投訴還是頭一次,而聾啞人騙聾啞人做傳銷更是史無前例”,接到投訴後,工商局工作人員均表示很驚訝。
顯然,如今傳銷人員已把目光盯在毫無防範能力的聾啞人身上,利用他們進行非法活動,這種新動向應引起社會關注。
張介忠長期幫扶聾啞人,很能理解聾啞人的心聲,“不知法、不懂法,缺乏與社會的溝通和接受正常的法制教育,導致很多聾啞人極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獵物’,交了錢都不懂得要發票,如今想討回血汗錢都沒有證據。”張說,很多聾啞人在學校學的只是基本的識字和技能,懂得某種謀生手段而已,而法律方面的教育卻很少涉及,如何提高殘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識別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在謝吉東的手機螢幕上,記者看到一個醒目的“愛”字,張介忠說,希望每個聾啞人能互相關愛,也希望社會人士能對這些殘障人士多些關愛。如果社會各界都來關心聾啞人,那麼聾啞人受騙或犯罪這一現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10名聾啞人交錢“成會員”
10日上午,記者在火車站見到了謝吉東等10名聾啞人,因為不能說話,也聽不到聲音,記者只能通過手寫字來與他們交流。
謝告訴記者,他們是廈門枋湖某公司的裁切工。2005年9月,一女同事吳海燕(也是聾啞人)向公司裏的聾啞員工宣稱:“‘日暉’公司是做保健品直銷的,是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可的直銷公司。聾啞人每人交2000元,就可取得日暉的會員身份,不僅可得到一些附加產品,每次帶其他人加入時還可直接領取250元獎金,交錢後即使沒有帶其他人加入,每月也可領取130元獎金。”
吳海燕還向同事承諾,如果加入“日暉”後賺不到錢,由她負責賠償。
謝吉東稱,他們每月才800多元,一聽說可輕易拿到每月130元獎金,就很心動。且吳海燕當時是公司工會的工作人員,因此,她很快取得了公司許多聾啞員工的信任,兩天后,他們18個人就將3.6萬元現金交給了吳。
因為不懂法律,謝吉東他們並未向吳索要發票。沒幾天,吳就拿給他們一張會員證明即“恭喜您加入會員成功”的列印單,且每張列印單上都簽有用筆寫的會員名字。
謝吉東向記者提供了好幾張會員證明,在一張簽有“邵海濱”會員名字的列印單上,記者看到上書“你的會員編號HN350510121505;口令71389709”。謝表示,當時拿到會員單後,他曾上過網站,在輸入賬號和口令後,網上顯示一個工資計酬方式。隨後,記者登陸列印單上提供的網站“HTTP:WWW.MAGIGO.NET”,網站上顯示為“日月光亞太網”,但“賬號”和“口令”卻怎麼也輸不進去。
昨日下午,記者撥通了“日暉事業手冊”上印有的營業執照上的公司日暉企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的電話,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不做行銷了,只做連鎖店,他們公司的網站是www.daylinght.cn。至於www.magigo.net是否是他們公司的網站,他也不清楚。
兩年裏沒領到一分獎金
謝吉東稱,他們將錢交給吳海燕後,一直沒等到吳承諾的獎金。謝吉東等人多次詢問吳為何沒發獎金,吳告訴他們要拉人加入公司才能拿到獎金。他們感覺受騙,要求吳返還已交的幾萬元現金,可得到的答覆是:那些產品是你們自願購買的,那些錢是購買產品的費用,不能返還。
謝吉東等人多次給吳打電話,發現她不是不接電話,就是關機。前不久,公司在海滄新垵辦了個新廠,吳被安排到新廠上班,謝吉東等人再也找不到她的人。
謝吉東表示,他們每月工資才800多元,2000元是他們近3個月的工資,3.6萬元對他們而言更是一個天文數位,沒想到一下就被騙了,換回一堆不敢用的保健品。
“老師只是教我們識字,法律方面的知識一點也不懂”,謝稱,由於不甘心2000元就這樣沒了,他開始上網查“日暉”的相關資料,查詢中,他才懂得這種行為涉嫌傳銷,是一種違法行為。
在謝向記者提供的資料裏,記者看到了標題為《日暉(中國)賬戶被查封公司受工商總局查處》的資料及一些傳銷案例。
“擔心被報復,我們一直不敢報警”,謝無奈地表示。謝的說法得到了在場其他聾啞人的認同。
11日下午,記者試著撥打吳海燕的手機,一直無法接通。
80餘名聾啞人被騙16萬
張介忠出於愛心他經常會組織殘疾人參加一些活動,因此與廈門的很多聾啞人都熟識。因聾啞人與平常人交流有障礙,懂手語的張介忠當起了這些聾啞人的翻譯,幫他們向有關部門投訴。
張告訴記者,許多聾啞人經常向他哭訴稱被騙去做傳銷,他曾將被騙聾啞人的名字、身份證號碼及電話進行了統計,發現被騙聾啞人共80餘名,涉及金額達16萬餘元,而僅謝吉東和吳海燕所在的工廠,就有約20名聾啞人被騙。
11日下午,在記者陪同下,張帶著幾名聾啞人走進了廈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支隊辦公室林衛東副支隊長接待了他們,“接到聾啞人被騙去做傳銷還是頭一次,而聾啞人騙聾啞人去做傳銷更是頭一次”,林表示很驚訝。
林根據聾啞人提供的保健品上寫的製造商“美商吉林市日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網查詢到該公司並未取得直銷資格。
在聾啞人提供的一本“日暉企業手冊”上,看到金字塔式的計酬方式後,林副支隊長表示,“按聾啞人的陳述和計酬方式,可以肯定該種銷售產品方式屬於傳銷”,傳銷有幾個突出特點,如交錢入會,發展會員以計酬,而吳的情況已具備這些特點。但因為吳都是直接將產品拿到廠裏發給聾啞人,沒有固定窩點,因此沒辦法直接查處。
但林副支隊長表示,“根據相關規定,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可直接到公安局舉報,追究其相關刑事責任”,他建議受害聾啞人召集更多被騙者,將每人的姓名、身份證、聯繫方式列成單,再到派出所舉報。
禾山工商所立案調查
12日上午,禾山工商所傳喚了向謝吉東等人宣傳入會的吳海燕和徐謹(都是聾啞人)。
據了解,徐謹是吳海燕的上線,吳海燕將從謝吉東等人身上收到的錢交給了徐謹,徐謹又將錢匯給了她的上線,即她的同學胡某。據徐謹作筆錄時陳述,2005年7月,她的同學胡某到廈門遊玩,讓她負責在廈門發展會員賺錢,她之後就拉吳海燕和一些聾啞人入會,吳海燕又拉了另一些聾啞人入會。
“每拉到一個會員可得到250元的獎金,下線每發展2名會員,她還可以再得到130元的獎金,依此類推,下線拉的會員越多,她賺的錢就越多”,徐瑾稱,但她從下線收到的錢大部分都匯給了上海的上線。“錢匯了多少,我具體也不知道。”徐謹一邊比劃著,一邊用不順暢的唇語說,她自己發展了兩個會員,而她的下線吳海燕又發展了兩個會員,她共拿到了630元的獎金。
而吳海燕也承認,她從2005年9月入會後,拉2人(蘇建波、陳超靈)入會,而陳超靈又推薦謝吉東,她共拿到了500元獎金。
禾山工商所副所長楊榮智說,該公司這種通過向會員收錢,並通過會員一層一層發展會員的做法,是典型的傳銷模式,但因事發在2005年9月,過去時間較久,查證起來比較有難度,目前他們正在協商處理。
因涉及聾啞人較多,被騙金額也較大,張介忠寄希望於公安部門追究非法分子的刑事責任。
張介忠帶著一份蒐集到的“被騙聾啞人資料”,帶著聾啞人走進了禾山派出所,在值班民警建議下,他們向湖裏區公安局經偵大隊報了案。
湖裏區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表示,等工商局開出此案涉嫌傳銷的證明後,他們就會立案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