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onghoo.net


 


【龍虎網報道】每天早晨各報新鮮出爐﹐新聞鋪天蓋地﹔“龍虎新聞中心媒體掃描”精挑細選﹐為您送上每份報紙當日精華──小編遍觀今日8版的《新華日報》﹐A07版一條題為《愛﹐在無聲世界延續》的報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該報記者羅曉的報道──


  5月上旬﹐從江蘇省高郵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學校獲悉﹐該校孫建萍﹑李智﹑邵昳雲和周盟4位聾啞女孩將代表我國殘疾少年參加北京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演出。赴京參加排練前﹐4名女孩特意來到駐守在高郵的江蘇某預備役高炮團﹐同官兵告別。


  “荷花塘”飛出“白天鵝”


  提起幫扶聾啞學校的事﹐現任團長黃現安想起了14年前的一幕幕往事。


  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團領導在一個鄉進行預備役兵員編組時﹐遇到一個十分可愛的聾啞小姑娘﹐名叫呂佳佳。團領導曾經聽人說過駐地有個以專收聾啞兒童為主的“荷花塘特殊教育學校”﹐便動員呂佳佳的父母將她送到學校。然而孩子家長卻不同意﹕“連肚子都填不飽﹐哪來的錢給一個聾啞孩子上學﹖”


  但是官兵們沒有放棄。經過協商﹐呂佳佳的父母終于同意讓孩子上學﹐只是學費由部隊負擔一部分。然而當官兵們把孩子送到學校時﹐他們卻傻眼了。在只有不到五畝地的院子裡﹐一所學校竟只有幾間破房﹐外加三名老師﹐十幾名學生﹐幾張舊桌椅。


  就這十多名學生﹐有的還即將失學。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家境貧寒﹐有的雖然被學校免除了學雜費﹐基本的生活費仍難有保障。官兵們的眼睛濕潤了。兩天後﹐他們再次來到學校﹐將40床嶄新的軍被鋪到了孩子們床上﹐並給每個來自特困家庭的孩子發放了一些生活費和學習用品。


14年過去了。在預備役團官兵的直接幫扶下﹐當初那個活潑可愛的聾啞小姑娘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成為山東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美術專業大學生﹐她也是高郵市的第一位聾啞女大學生。現如今﹐呂佳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官兵們寫信匯報學習情況﹐每年寒暑假都會帶著自己的書畫作品來團裡看望官兵。


  讓更多“白天鵝”飛向藍天


  飛出“荷花塘”的豈止呂佳佳一人﹖近年來﹐學校還有四名聾啞學生﹐因為受到預備役高炮團官兵的資助而飛出“荷花塘”﹐成長為大學生。


  當然﹐還有更多的聾啞學生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也已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現了自食其力。殘疾女生孫建萍經過縣﹑市﹑省多重選拔﹐成為江蘇省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聾啞少年郭小興畢業後﹐回鄉承包魚塘成為高郵市有名的養蝦大戶……在荷花塘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中﹐超過90%的人實現了再就業。


  校長劉春生說﹕“自打學校與高炮團結成共建關系後﹐再沒有發生一起輟學事件。關鍵是部隊參與後﹐迅速在社會上掀起了一個關心殘疾兒童教育的高潮。”


  在《學校大事記》的一張表格上﹐清晰地記載著﹐在1998年以前﹐該校只有高炮團一家共建單位﹐到了2007年﹐這個數字已增至40家。但在所有幫扶特殊教育學校的單位中﹐高炮團每年捐款數始終是第一。11年間﹐該團黨委機關共直接捐助6萬余元﹐加上官兵們自發捐助的4萬多元﹐使上百名特困殘疾學生避免了輟學之痛。


  特校女教師黃灩每次遇到前來採訪的媒體記者﹐都會感慨地說﹕“其實高炮團的官兵收入並不高﹐但他們每年都要組織官兵捐款﹐與10名特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有時還從家底費中拿出錢來幫助孩子﹐為學校辦實事﹐而且一幫就是十幾年﹐這讓我們非常感動。”


  走進校園內的每個地方﹐到處烙著高炮團的印記﹕資料櫃內的數千張歷史照片有近三分之一拍的是團裡官兵﹐會議室的空調是團裡捐贈的﹐食堂的電風扇是團裡裝的﹐不少老師用的電腦是團裡給的﹐就連孩子們身上穿的衣服﹐也有不少是高炮團官兵買的。


  現在﹐每逢中秋節﹑“助殘日”等重要節日﹐團裡都會派出代表﹐帶上禮物到學校與孩子們一起過節。而每逢學期統考等重要時刻﹐學校老師也會主動來到部隊﹐向團領導匯報孩子們的學習情況。


  愛是一股互動的力量


  連續14年幫扶特殊教育學校﹐也給高炮團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14年間﹐殘疾學生身上的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深深感染和鼓舞著全團官兵。每逢部隊組織大項主題教育﹐團領導都要組織官兵與聾啞學校的師生進行座談交流﹐或帶領官兵到一些特困的聾啞學生家中看一看。不少官兵說﹐每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心靈深處就會受到一次震動﹐接受一次教育。


  14年間﹐這個預備役團先後歷經兩次轉隸﹐黨委換了一屆又一屆﹐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不管部隊隸屬關系怎麼變﹐官兵來往多頻繁﹐官兵們對待荷花塘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孩子們的感情沒有絲毫變化﹐團隊的各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質量也沒有絲毫下降。該團多次被江蘇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表彰為“雙帶雙扶”工作先進單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