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hainan.net/ 時間:2009-9-25 14:45:00 來源: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聾啞家庭裡走出兩個大學生
哥哥就讀于海大三亞學院,多次獲獎學金,並獲200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父親耳聾、母親聾啞、家境貧困,都沒有擋住周嵩棽、周湟沛兄弟二人求學的腳步。兄弟倆從小熱愛讀書,在外公外婆等親人的幫助下,2006年,哥哥周嵩棽考上了海南大學三亞學院。第二年,弟弟周湟沛考上了湖北十堰一所師範院校。聾啞家庭走出兩個大學生,成為村裡一段佳話。
在海大三亞學院,周嵩棽的名氣很大。他的學習成績好,多次獲得獎學金;他熱心參加社會活動,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學生記者、優秀共青團員;他自立自強,榮獲200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父母樸實勤勞鼓勵兒成長
周嵩棽來自湖北省十堰市房縣中壩鄉一個特殊的家庭。他的父親耳聾口吃,很難順利地把話說清楚。他的母親在兩歲時因患流行性腦膜炎不幸成為聾啞人。“但是母親很聰明,打柴、做飯、洗衣服、縫衣服、喂豬等家務活全由母親承擔。父親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很勤勞,做事情慢但很有條理。家裡4畝梯田、坡地全靠父親耕種。”周嵩棽說,“我的父母不能親口說出對我們的愛,但他們的樸實、勤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和父母一塊兒勞作的經歷是溫馨且難忘的。周嵩棽的父親在池塘裡種了很多藕,每年春節前,總有很多人找到他們家買藕。2007年寒假,在海南上大學的周嵩棽回家探望父母,恰逢父親光著雙腳在池塘挖藕。當時下著小雪,池塘中結著很厚的冰,50多歲的父親用鐵鍬砸開冰塊,光著雙腳、雙手在塘裡挖藕。“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於是跳進池塘和父親一起挖藕。僅僅幹了半天,我的腳就凍得沒有了知覺。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父親勞作的辛苦。”周嵩棽說,在春節前,父子倆花了一周時間挖藕、賣藕,一共掙了500多元。
短暫的寒假很快過去了,周嵩棽又要回三亞上學了。父親把他送到了鄉鎮上的乘車點,掏出賣藕所得的500元錢放到他的手上,斷斷續續地說,“孩子,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沒有能力供你們兄弟倆上學,這500元你拿著作為去學校的路費吧!”手攥著還帶有父親體溫的500元錢,周嵩棽忍不住流下了滾滾熱淚。
利用各種假期打工掙學費
周嵩棽的外公當過多年中學教師,一直很注重外孫的學業。周嵩棽和弟弟在外公外婆和親戚們的關愛下,相繼考上了大學。2006年,周嵩棽被海大三亞學院錄取後,幾個姨媽、舅舅根據各家經濟情況,你出幾百、他出幾千,為他湊出了16000元學費和生活費。
2007年暑假,周嵩棽聽到弟弟考上大學的好消息,正在那時,年邁的外公患心臟病住進了醫院。身在千里之外,周嵩棽是多麼想回家看望撫養自己長大的外公,多麼想當面祝賀弟弟考上了大學啊。可是,他必須面對的事實是,他和弟弟兩人每年共需3萬元的學習和生活費用,這對於一直培養他們的外公外婆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外公的退休金每月只有1000多元,外婆患中風10多年,常年由外公照料,此時怎麼忍心讓他們為交學費勞心受累?
“我們長大了,能夠想到辦法的。”周嵩棽通過電話一遍遍安撫年邁體弱的外公放寬心。那年夏天,他忍著思鄉之情開始尋覓暑期兼職機會。幾經周折,終於在東方海景大酒店找到了一個崗位,當保安。從放假第三天起,他就換上保安服,開始了打工生活。七月、八月、九月是三亞最熱最潮濕的月份,晴天站在太陽下炙烤,雨天披著雨衣執勤,夜晚忍受著寂寞站崗。不到半個月,他的臉上就被太陽曬得起了膿皰。
這一次打工經歷鼓舞著周嵩棽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經濟條件。在讀大學期間,周嵩棽的日子是充實而忙碌的。他在學校做過好幾項勤工助學活動。收集室友、同學扔下的礦泉水瓶、廢紙賣錢;利用各種假期在酒店打工、商場促銷、發傳單、做家教。在校外打工掙來的錢積少成多,更兼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從大二開始,他再也沒有向外公要過生活費。
樂於奉獻深受師生好評
在海大三亞學院,南國都市報記者很輕鬆地打聽到了周嵩棽,從學校領導到身邊同學,都能說出他的聯繫電話。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印象中,周嵩棽學習努力,涉獵廣泛,上大一就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年度綜合測評名列前茅;他工作能力很強,在校擔任過班級團支部書記、社會發展分院團委辦公室幹事、學院大學生記者團副團長、社發分院08級新生輔導老師助理等職務。他熱心社團活動,在校內建立了以“愛心E社”、“愛國社”兩個學生社團為主的實踐教育陣地,曾組織師生為三亞紅花村、羅蓬村等貧困山區的兒童捐款捐物。
儘管周嵩棽的家庭相當貧困,看到同學有困難時,他仍會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人。2007年12月,當他聽說行政管理(城市文化規劃與設計)0601班的一名同學因為家庭貧困和出現意外情況而不能交清學費時,他立即和張玉進、孫競、楊君等同學商議,從各自的獎學金中拿出幾百元借給該同學。2008年12月,周嵩棽再一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後,毫不猶豫地拿出1000元借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
2008年,周嵩棽認識了在三亞過冬的青島盲人協會主席丁原馳,得知老人雙目失明、孤身一人生活,他主動提出利用課餘時間幫助老人。一年多來,周嵩棽義務為老人洗衣、做飯、讀報,陪其購物、散步、聊天,並多次帶他來學院參加學生活動,同時發動學院更多的同學幫助丁原馳老人。
對話周嵩棽
“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追求和理想”
記者:最近幾年來,什麼樣的經歷最令你難忘?
周嵩棽:上大學期間,令我最感動的是同學們主動借錢幫我交學費的經歷。2007年9月,由於外公住院,弟弟同時上大學,外公外婆、親戚朋友一時不能為我湊齊14000多元的學費。那段時間,我尋思著是繼續讀下去還是輟學打工,情緒比較低落。同學、朋友知道這件事後,毫不猶豫地為我湊學費。300元、500元、1000元、2500元,短短一周時間,同學、好友幫我湊齊了大二學年的學費。這件事讓我永遠銘記在心。
記者:你的性格很開朗,貧困為何沒有在你心裡投下陰影?
周嵩棽:說到這兒,我要特別感謝我的輔導員王翔老師,是他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和學習生活的自信。他經常找我交心談心,瞭解我的家庭、生活、學習方面的困難並為我介紹一些兼職。王老師時常用自己的大學經歷鼓勵我,“我也曾經是一個貧困生,我大學期間生活費也是靠自己打工掙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追求和理想,稀裡糊塗過日子。付出總會有回報的。”
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外公外婆。外公常常這樣對我們兄弟二人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再難我也要把你們培養到大學畢業。只要你們自立了,有出息了,你們一家四口日子也會好起來的。”( 本報記者 許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