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移植手術受惠兒童和嘉賓一起慶生。(圖:星洲日報)
在星洲基金計劃下受惠的小孩子送花給星洲基金會代表何笑湄(左二),左一為本報檳吉玻區副採訪主任蔡振裕。(圖:星洲日報)
彭文寶(右二)主持盧源來專科醫院人工耳蝸移植手術5週年紀念簽名儀式。右一為林世源,右三為盧宣威。(圖:星洲日報)
小寶玉生日快樂,移植人工耳蝸,是燦爛人生的起點。(圖:星洲日報)
3天前才接受手術的黃寶玉(右)在病榻上接受彭文寶(右二)的祝福。左起為盧宣威和林世源。(圖:星洲日報)
2010-05-23 10:59
(檳城)原本命運的安排是一生人必須面對聾啞的無聲世界,可是今日的他們卻能夠上台載歌載舞,並且口齒伶俐的表演話劇。
感謝人工耳蝸這項醫學發明,令他們的人生有了良好的大轉變。此外,也要感謝盧源來專科醫院,和慷慨解囊的《星洲日報》熱心讀者。
盧源來專科醫院於2005年成立了北馬第一支人工耳蝸移植手術團隊,使北馬處身無聲世界的人兒,不必到吉隆坡或新加坡就可以得到醫治。
另一方面,在星洲日報基金會的協助下,此院5年來進行人工耳蝸移植手術的47名病人,有17名在《星洲日報》讀者踴躍捐獻下,才能晉身正常人的有聲世界。
黃寶玉10萬醫費兩週內籌足
值得一提的,此院最近的一宗人工耳蝸移植手術病人──湖內明新小學一年級女生黃寶玉的10萬5000令吉醫藥費,也來自《星洲日報》熱心讀者,且是短短兩週內籌到。她於3天前接受手術,目前仍在留醫。
一些受惠病人,週五(5月21日)上午此院慶祝人工耳蝸移植手術5週年慶會上台表演娛眾,其中大部份表演者是兒童。
此院此舉是要告訴人們,即使是先天耳聾,人生還是可以美妙的五音俱全,不過必須趁早,因為1至3歲是小兒學習聽覺和言語溝通的黃金時期。
有關包括耳鼻喉外科專科醫生、聽力學家及語言治療師的專業團隊,取得了數項突破。
其中一項是於2007年7月7日為一名78歲前大學教授進行人工耳蝸移植手術,後者堪稱大馬迄今接受此手術最老的病人。
雙耳耳蝸移植07年取得突破
另一項突破是,它於2007年12月4日成為國內首家進行雙耳耳蝸移植手術的醫院。雙耳都移植耳蝸,可以加強病人對聲音的方向感,因而有了更真實的聲音。
5月世界聽力及語言月
盧源來醫院提供免費檢驗
每年的5月是世界聽力及語言月,盧源來專科醫院特於這個月份進行聽力及語言運動,在這個月的每一週二免費為公眾檢驗聽力、語言、溝通及運動發展,同時提供吞咽困難者免費檢驗。
彭文寶:盼人工耳蝸費用降低
感謝星洲助貧戶完成手術
彭文寶行政議員受邀主持儀式時說,過去的手機曾經價格高至3萬令吉1台,現在500令吉不到就可以買到,希望人工耳蝸也是這樣,原本需要10萬令吉以上的費用能夠大大的降低。
他說,根據國際醫學報告,每1000名初生嬰兒有3名有失聰的先天缺陷,另有3名會在成長過程中失聰,由於必須在3歲之前的黃金時期醫治,一般大眾能夠承擔的手術顯得很重要。
他說,如果不及時讓有問題者進入聲音的世界,這些人無論求學還是就業,都會面對重重困難,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他因而稱讚盧源來專科醫院做得好,此舉給予失聰者一個改變人生的新希望,與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要把檳城變成人民可以夢想成真的大平台宏願一致。
在感謝盧源來專科醫院把新醫學科技引進檳城的同時,他也代表檳州政府感謝星洲基金,使家庭經濟能力不能承擔高昂醫藥費者同樣受惠。
他說,看到失聰兒童能夠上台表演,證實了盧源來專科醫院和《星洲日報》的貢獻。
盧宣威促政府
撥款支持植人工耳蝸
盧源來專科醫院執行董事盧宣威說,新的世界醫學潮流不止於提供病人基本的醫藥服務,還包括提昇病人的生活素質,把身體缺陷減至最低而能生活自理。
他說,十多年前人工耳蝸尚未出現時,失聰是群醫束手的問題,今日的情況大不相同。
他說,移植人工耳蝸過後,並非所有問題都成為句點,而僅是一個開始,失聰者進入聲音的世界之後,還須學習各種事物。
他促請政府撥款支持人工耳蝸福利工作,和在經濟上協助接受手術的失聰兒童,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將來學有所成回饋社會。
他說,開幕話劇飾演醫生的兩名失聰者卡爾威,和慕依那斯南在移植人工耳蝸之後,在學校有優異的學業成績表現。
他特別感謝《星洲日報》的協助,把聽覺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有需要者。
林世源:每宗手術醫藥費逾10萬
讚星洲履行企業責任
盧源來專科醫院耳鼻喉頭及頸專科醫生林世源說,聽覺和言語障礙影響學業成就和前途,大部份受影響者可以通過醫學的手段進行挽救,例如接受人工耳蝸移植手術。
他說,可是許多人因為經濟上的問題,錯過了醫學的恩惠,因此他要求政府關注人們這方面的需要,讓有需要移植人工耳蝸者受惠。
他特別感謝《星洲日報》,因為他們過去5年進行的47宗人工耳蝸移植手術,有17宗獲得星洲基金會的捐款資助。
他說,每一宗手術都需要逾10萬令吉醫藥費,《星洲日報》履行了它的企業公民責任。
星洲日報‧2010.05.2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