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更新日期:2010/06/12 05:31



文/趙俊智



據統計,學齡前兒童約有千分之2的比例罹患輕度或中度聽障,若能早期發現聽障的問題,早期治療,有助於孩童的學習。



「3個月大前,診斷聽力問題;6個月大前,介入聽能輔具及規劃相關的療育計畫」,這是新生兒聽力篩檢致力的目標,以期患有聽力損傷的新生兒將來能夠發展出和同年齡孩子相當的聽語能力。



當孩子被診斷有聽力損失,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要儘快為他實施聽能復健,選擇合適的助聽器是聽能治療重要的一環。



由於嬰幼兒的注意力、動作能力及表達能力等發展成熟度有限制,要取得嬰幼兒完整的行為聽力檢查結果往往需要數次的檢查。



客觀的測試法有耳聲傳射檢查、聽性腦幹反應、聽阻聽力檢查;主觀的測試法有視覺強化聽力檢查、遊戲聽力檢查;藉由主觀及客觀的測試法交叉比對,可提升嬰幼兒聽力檢查結果的準確度。判斷助聽器的輸出功率是否足以供孩子使用時,也必須依賴這些聽力檢查結果。



嬰幼兒使用的形式以耳掛式助聽器為佳,這是因為小小孩的聽力程度在初期較難準確預估,加上聽力波動的可能性比成人高,耳掛式助聽器的「適聽」範圍較大,最能符合上述需求。



嬰幼兒無法表達自己的聽力狀況好不好,所以需藉由「真耳測試」驗證助聽器輸出的量是否理想。



作法是先將孩子的聽力圖輸入分析儀中,軟體會根據聽力損失的量及選擇的公式法,計算出應有的「目標值」。接下來把助聽器放在分析儀中,給定量聲音刺激,或在孩子實際配戴助聽器的情形下,放置一根細小的探管去量測定量聲音刺激下,助聽器的輸出音壓。



分析儀會以數字或曲線,顯示出助聽器實際的輸出量和目標值有多少差距,作為選配人員增減助聽器增益量的依據。



家長或主要照顧者都應該仔細觀察孩子配戴的反應,若有異常情況宜儘早反映,並對助聽器作適當的調整。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