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年06月12日 09:26:53  來源: 重慶晨報

這樣的美味早點,因為工序復雜利潤薄,已經很少有人賣了;而類似的美食,消失的速度也許會越來越快


  上周,本報尋訪到的糯米團勾起了許多重慶人對兒時美食的回憶。一些讀者也開始自己找尋美味,卻發現許多美食沒了蹤影。比如老重慶的早餐中,熨鬥糕讓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重慶人都吊足了胃口。不過,現在似乎消失了。


  找吧。


  “有的老了,


  有的病了,都搬光了”


  在較場口磁器街有一家“啞巴熨鬥糕”很有名。


  這熨鬥糕香味撲鼻,咬一口滿嘴酥脆香甜,雖燙得說不出話,還是讓舌頭在嘴裏不停地攪動著。


  昨日早上7:30,晨報記者專程來到這家攤子前。見到客人,老板露出憨厚而爽朗的笑容。


  “我叫馮恩傑,和妻子都是聾啞人。”等待間隙,記者和馮恩傑憑一支筆、一張紙聊了起來。這個攤點是馮恩傑夫婦糊口的“工具”,不過他卻一直稱自己在“做生意”。


  按照一位讀者的回憶,曾經在解放碑五一路口往警備區方向,沿街都是賣熨鬥糕的,無一例外,他們都是聾啞人。那時候,還未走到攤位前,便可在遠處聞到一股糕點的香甜味。在花市上學的學生、解放碑的上班族只要經過這幾家攤位前,多數會停下花一元錢嘗個鮮。


  記者詢問馮恩傑是否跟他們是一起的,他點了點頭,但隨後伸出右手畫了一圈,然後比劃個“1”字,笑了笑。他的意思是說,現在整個解放碑和較場口地區,就他們一家賣熨鬥糕的了。


  “有的老了,有的病了,都搬光了!”馮恩傑寫下這句話,陷入了回憶之中。18年前,馮恩傑開始在原來的地方擺攤,那時候有5家賣熨鬥糕的攤點,但慢慢地,他們都各奔東西,就剩下他們一家了。他們曾搬到渝中區法院一帶做過生意,5年多以前將攤位挪到了現在的地方。在描寫所在區域時,馮恩傑依然用的是“市中區”,也許他的記憶還停留在當時。


  擺攤18年,


  為了即將大學畢業的女兒


  18年以來,無論下雨還是天晴,老兩口都在磁器街街口擺攤。現在兩元3個、兩元五4個的價格,吸引了過路的許多人。每天,馮恩傑能賣出100~130元左右的熨鬥糕。我們算了算,按照每個7毛的價格,他們每天最多能賣出200多個。


  “女兒是健全人!”馮恩傑寫下這段字後又加上了一句,“還在西南大學讀大學。”然後又笑了起來。而這也是他們擺攤賣熨鬥糕的動力,“我們沒有工作,做生意都是為了賺錢,為女兒交大學學費。”


  每天早上6點多,老兩口就要將裝米漿的鐵桶,裝白糖的碗,鐵架子和火爐搬到攤車上,然後推到車站旁開始賣,一般9點收攤。“有時候是8點半。”馮恩傑表示,市政管理有時候不讓他們擺太久。


  談到這裏時,天空下起了大雨,馮恩傑的老伴將一把大傘撐開,繼續做生意。看著來的人少了,馮恩傑點上了一支煙。


  住在馮恩傑樓上的郭阿姨向我們講起了馮恩傑一家的事。郭阿姨說,馮恩傑具體多少歲,她也不清楚,但根據女兒今年大學畢業來推算,應該也有“50多、60歲了”。


  郭阿姨說,馮恩傑兩口子曾經在渝中區大溪溝一家福利廠工作,但後來單位垮了。


  “女兒很聽話,還考上了大學,全靠他們做生意的錢來支撐。”郭阿姨說,在鄰居眼裏,馮恩傑兩口子為人很好,鄰裏家有活兒需要幫忙,修通道電線等,夫妻倆都樂意幫忙。如果不能交流,他們便會掏出隨身攜帶的紙和筆,寫下來進行溝通。


  “早上擺攤,下午買菜後便回家照顧80多歲的老母親,一家人過得也還其樂融融。”郭阿姨說。(記者 周意立 王秋思)


張小姐在江北住了30多年,對于熨鬥糕的回憶,始終難以忘懷。她記得,在老海關對面的地下通道路口,有一家賣熨鬥糕的,味道很好。


  晨報記者也順著張小姐提供的線索前去尋找這家店鋪,但問到攤位後,女攤主卻告訴記者:已經有兩年不賣了。


  這位女攤主說,自己在現在的攤位賣熨鬥糕二十幾年了。但由于利潤薄、工序復雜,她近年來賣起了三角糕,“兩種吃的漿汁都一樣,沒得任何區別。”她坦言,做熨鬥糕要麻煩許多,而三角糕卻要方便很多,“現在去找裝熨鬥糕的碗都不好找了!”她說,自己做熨鬥糕的模具都已經廢棄了。


  不過,女攤主告訴記者,自己的哥哥還在松樹橋附近賣熨鬥糕,每天早上和下午三點分別在花卉園和建材市場擺攤。而她的一個遠房舅舅也在建新市場擺攤賣熨鬥糕。


  一位曾經試著做熨鬥糕的攤主告訴記者,熨鬥糕調汁、插眼等工序都比較麻煩,一旦失敗,全天都白費了,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隨著賣的人越來越少,張小姐很擔心:恐怕再過幾年,熨鬥糕吃不到了。


  為此,記者採訪了重慶市糕點協會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熨鬥糕這樣的手工作坊,本身不具備規模化經營的能力,即使被淘汰也很正常。“它們只能輻射周圍片區,無法規模經營。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的標準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如糯米團、油茶等早攤點,被淘汰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工序復雜利潤薄,熨鬥糕少人賣了


  如何制作熨鬥糕


  重慶人叫的“熨鬥糕”,有人取諧音叫“印度糕”。由于其烙制的器具很像老式的熨鬥,故得名。


  熨鬥糕是用米漿在火爐上烙出來的。爐子是鐵桶打制而成,下半截開口做個風門,上面在一塊鐵板上鑄12個大小均勻的圓孔。為了讓其均勻受熱,圓孔的大小,正好放上烙熨鬥糕的小鐵鍋。


  制作時,聾啞夫妻在一個裝米漿的大桶裏,加入白糖、雞蛋,再用一個大勺子習慣性地調勻,然後一勺勺地把米漿放進小鍋,過幾分鐘烙至封皮時,用細鐵絲把糕邊劃松,順勢將糕翻個面放入另一個鍋裏,慢慢地烙另一面。烙至兩面呈金黃色,再將其取出。


  記者發現,攤主每次只烙11個,留下一個空鍋,用來不停地倒騰,在烙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調換鍋的位置,讓鍋均勻受熱。


  烙的關鍵就是火候了。如果火大,外面已經黑糊了,裏面還沒好;火小了,裏面的都煨熟了外面的皮還沒黃。火候掌握好了,烙好的熨鬥糕有良好的松硬度,外酥呈棕黃色,裏面松軟香甜。


美食推薦>


  上期推薦了大渡口的美食,今天尋找兩路附近的美食,下一站是南濱路。


  ○機場路奧特萊斯購物廣場D館LG樓,維拓意大利酒窖餐廳,特色菜:安格斯牛柳。


  ○濱港路49號金港國際(近嘉渝電影院),小丸子料理店,特色菜:小丸子手卷。


  ○三亞灣水產市場二期,大東海海鮮大排檔,特色菜:現買現吃的各種海鮮。


  ○江北國際機場候機廳大廳1樓,康師傅私房牛肉面,推薦特色菜:金牌私房麻辣牛肉面、花生冰沙。


  ○農業園區寶聖大道西政渝北校區正門斜對面,谷為粥,特色菜:皮蛋瘦肉粥、芽菜雞絲炒飯、回鍋肉炒飯。


  ○回興鎮寶聖路西南政法大學上行200米,老隊長知青火鍋,特色菜:毛肚、香菜丸子、無骨鳳爪。


  ○空港大道33號,蓉和豆腐莊,特色菜:麻婆豆腐、家常豆腐。


  ○雙龍大道426-428號,翠雲水煮魚,特色菜:水煮魚、酸菜魚、番茄魚。


  ○寶聖大道537號,政誼校友自助燒烤吧,特色菜:自助燒烤美食。


  ○回興街道雙湖路16號頤泰苑E棟,鐵鍋門養身香辣館(兩路店),特色菜:香辣蝦、竹筍雞。(見習記者 吳黎帆)


  那些正在消失的味道


  1.酸梅粉:那個時候,酸梅粉絕對算是時髦零食行列裏的一員,而且吃法也很特別。用配套的小勺子舀著吃,也有用吸管慢慢吸著吃的。把酸梅粉送進嘴裏,含上幾秒鐘後再咽下,一股酸甜味道是不少人難忘的記憶。


  2.跳跳糖:那個年代小孩子比較奢侈的零食之一,3毛錢一包,弄一點點倒進嘴裏,甜甜的味道劈劈啪啪跳得滿嘴都是。


  3.果丹皮:紅色的山楂片卷成卷,一口咬下去很勁道,也有慢慢品味細嚼慢咽的,放學花上5分錢,買上一根一直吃回家。


  4.金幣巧克力:這可不是那時候孩子們零食中的家常便飯,在記憶裏,這是學校運動會時,專門用班費買來給參加比賽的同學補充能量的寶貝。


  5.奶油冰淇淋:那個時候的奶油冰淇淋絕對給力,沒有任何添加劑,就是純奶油+白糖做的。那時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去買一大塊“冰磚”回來放在家裏慢慢吃。


  6.爆米花:當年的爆米花,都是拿個類似鐵鍋的東西搖出來的。當年手執此鐵鍋的,一般是個中年男人,出現頻率大概每星期一次,小孩子們會排著隊,每人拿一個小盆,裝著大米,然後把大米一股腦倒進那個鐵鍋裏,放點白糖,中年男人就搖啊搖,小孩子們會全部用手捂住耳朵。一聲巨響過後,甜絲絲的爆米花就出來了。


  7.大大泡泡糖: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泡泡糖早被逐出主流零食的范疇。但那段難忘日子裏,大大泡泡糖算是孩子們手中的高級貨了。紅色是草莓味,橙色是橘子味,誰不會吹泡泡,就要被 其他孩子笑話,很多高手還可以吹出裏三層外三層的至高境界。


  8.糖畫兒:這種小玩意兒現在在磁器口還能看見,一般是個老大爺在做,一個輪盤上面有12生肖和其他圖案,你轉到什麼老大爺就給你做什麼。做出來的小動物栩栩如生,可以拿著玩兒,或者直接吃掉。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抽中糖龍的夢想,比較大唄!其實糖豬才是最劃算的,用料多!


  9.棉花糖:同樣是在磁器口才能看見的東西,過去這種東西隨處可見。賣棉花糖的把一勺白糖裝進一個圓圓的容器裏,然後用力地攪動容器旁邊的一個轉柄,再拿個小棍子在容器中間來回轉動, 不一會一大朵香甜的棉花糖就成形了。


  10.酒心巧克力:打開錫箔紙的包裝,輕輕咬一口,裏面的酒和糖滲入巧克力,頓時整個人都變得清爽。


  11.寶塔糖:過去驅蟲用的藥,味道很甜,當時的孩子們就把它當零食,沒事就抓幾顆吃。


  12.無花果:一個半個巴掌大小的白色袋裏面裝的就是細細長長的無花果絲了,吃完後嘴唇還會變得白白的。(見習記者 吳黎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