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莫斯科學生為灣仔設計的Apps,在充滿舊香港感覺的摺枱摺櫈上展出。(朱永倫攝)




不同年紀性別的聾啞人士以手語訴說灣仔故事的相片,由兩名藝術家曾慶豪和彭倩幗主理。(朱永倫攝)





明報 –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上午5:43


【明報專訊】近年高樓大廈的服務式住宅在市區不同地方豎立,尖沙嘴、灣仔等人流地帶更是集中地。Acts服務式住宅卻想到將灣仔舊唐樓變成另類服務式住宅,並在發展的同時成立「灣仔視集」的社區藝術空間,讓發展與社區生活並存。


街坊「影樓」拍全家福


集服務式住宅和社區藝術空間於一身的灣仔視集,位於藍屋附近的慶雲街5至9號。視集總監Carl Gouw指,開幕展分為4部分,包括針孔照全家福、都市物語﹕莫斯科看寫香港、視集設計及聲畫。每部分看似雜亂無章,共同點卻是灣仔街坊的生活。同時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競賽及展示研究室主任的策展人Alvin Yip說出每件展品的故事﹕「過年期間,我們找來針孔攝影師Martin Cheung教20多戶的灣仔街坊自製針孔相機,然後在影樓佈局前拍一張新春全家福。小時候我們在大時大節會到影樓拍攝全家福,現在這些習俗都沒了,於是我們搭了一個場景重溫。」


莫斯科學生寫影像Apps


「香港人經常在灣仔區游走,在外國人眼中又是怎樣的?理工大學早陣子接受了35個來自莫斯科Strelka媒體、建築及設計學院的研究生,於是我們便將他們分成3人一組,為期4日在灣仔感受香港生活,編寫12個Apps的概念書。他們隨機地在灣仔的封閉空間與開放空間中視察,拍攝短片和相片等。其中一組同學將記錄得來的區內不同街道的步伐距離和速度,配上不同節奏的音樂,製作可讓用家聽着音樂按照特定的步伐在灣仔穿梭起舞的應用程式。」


聾啞人士手語說故事


聲畫的展品,則找來一班聾啞人士,讓他們雙手帶上LED,以長曝光的相機鏡頭,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灣仔印象,拍下他們所說的灣仔故事。最後還有整個空間的設計,例如唐樓樓梯經改裝的黑色裝修、論壇區域的多角形桌子等,也找來本地的建築師、設計單位Studio Zhai和三語等負責。灣仔視集做的工作坊,都是透過另類方法,讓人從不同角度回憶和認識灣仔(香港)社區。


在整個過程中,有不少社區團體參與,例如聖雅各福群會動員參與針孔相機工作坊的灣仔街坊、香港聾人協進會安排「聲畫」展品中負責說故事的聾啞人士、理大支援的莫斯科學生的交流。展出空間雖然只得200平方呎,卻充實地顯示灣仔/香港人的民間生活狀態。


協力﹕灣仔視集


查詢﹕2891 5900


文﹕張曉冬


圖﹕朱永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