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3 16:46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先天聽損可靠人工電子耳重拾聽力,甚至學音樂!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人工電子耳中心主任何旭爵指出,7歲以前的重度聽障能靠電子耳改善聽力及語言表現,有個案5歲植入人工電子耳後學音樂有成,還參加國際人工電子耳音樂節表演,悠遊有聲世界。

  • 先天聽損者靠人工電子耳重拾聽力,甚至能悠遊音樂世界。(記者蘇孟娟攝)

    先天聽損者靠人工電子耳重拾聽力,甚至能悠遊音樂世界。(記者蘇孟娟攝)

  • 人工電子耳是利用植入電子裝置的電流剌激耳蝸內的神經,達到傳聲效果。(記者蘇孟娟攝)

    人工電子耳是利用植入電子裝置的電流剌激耳蝸內的神經,達到傳聲效果。(記者蘇孟娟攝)

何旭爵說,先天聽損發生率約千分之4,其中約千分之1屬重度聽損,正常聽力可聽到25分貝以下的音量,一般人近距離交談的音量約40分貝,重度聽損者是須達音量90分貝,約是靠近耳旁大聲喊叫的音量才能模糊聽到聲音。

何旭爵說,目前針對重度聽損已有人工電子耳可協助重拾聽力,利用電子耳的語言處理器,將聲音轉換成電流,刺激耳蝸的神經細胞,再傳達到腦部達到辨音效果,目前的醫療技術進步,新生兒滿1歲就能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術。

何旭爵指出,因7歲以前腦部的語言學習發展中,建議先天重度聽損者最好能在7歲以前接受電子耳植入,否則等腦中語言系統建構完成,如青少年先天聽障者若已學會手語且習慣手語替代口語,就算植入電子耳能聽到聲音,因腦中建置的語言系統已是「手語」,要再轉換成口語極不容易。

何旭爵說,曾有個案1歲時就發現有先天重度聽障,家人原心疼年紀太小手術風險,直到5歲才接受人工電子耳,原聽損達90分貝,術後減輕到25分貝,可辨識正常聲音。

因華語有4種聲調,屬語調語言,女童接受聽能復健時,復健教師建議家長讓女童學音樂,體會語調之別,沒想到學出興趣,接連學鋼琴與小提琴,今年已14歲的她去年還獲邀參加波蘭國際人工電子耳音樂節表演,甚至接受音樂家指導。

何旭爵說,以前人工電子耳費用動輒上百萬元,讓不少人卻步,但健保自去年8月起已開始給付18歲以下的先天重度聽損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費用,對不少先天聽損者是項福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