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又開始出現「耳中風」這個似是而非的名詞,而且是耳鼻喉科醫師自己宣揚的。(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1/17/nfdr.html) 心裡覺得相當不妥,想藉此機會澄清一下,以正視聽。
上面那則新聞所指稱的「耳中風」,正確名稱叫做突發性耳聾,它的臨床症狀跟中風有很大的差別,實在不宜借用中風之名,造成患者無端的聯想與恐慌。
首先,中風的病因很清楚,是因為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腦組織損傷。
而突發性耳聾的診斷定義是短期內(三天內為限)出現原因不明之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損失的程度必須是連續3個頻率大於30分貝。請注意原因不明這幾個字,也就是說找不到原因才能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既然找不到原因,怎麼可以輕率的告訴病人說是「耳中風」,使用中風這個一般人都熟悉的名稱,增加患者的不安?
其次,中風的治療一般很清楚,必須先區分出血或阻塞,分別給予藥物或必要的外科手術。
突發性耳聾的藥物治療則相當混淆,唯一較有共識的就是使用類固醇,其他治療方式眾說紛云,相當分歧。就連唯一有共識的類固醇也有不同給法,可以口服、針劑或中耳注射。
還有,中風是老年人的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與高血壓的人容易發生。突發性耳聾患者年齡層並無集中現象,只有兒童很少發生,年輕人與老年人都可能罹患突發性耳聾。而且患者多無糖尿病、高血脂與高血壓等問題。
唯一可以扯上一點關係的,就是腦中風的區域可能剛好是管理聽覺的地方或聽覺神經的傳導途徑,連帶造成聽力急速下降,臨床症狀類似突發性耳聾的表現。
突發性耳聾典型的症狀是原因不明的突然一側聽力變差,伴隨惱人的耳鳴,一部份人還會出先頭暈現象。它的治療有所謂黃金時期,一般指兩週以內,所以若有懷疑,應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類固醇的治療可以口服、針劑或中耳注射。值得一提的是中耳注射的方法,過去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需要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口服或打針,較容易出現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中耳注射由於是將類固醇直接打到中耳腔,可以使用極少的劑量就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近年來有相當多研究支持這種療法。目前美國正在進行這樣的大規模研究,以期確立它的療效。對於害怕類固醇治療副作用的患者,這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