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筆記〕97年度聽障輔導研習



下午到通霄國小參加一場聽障教育研習,主講人是台中教育大學的王淑娟教授。雖然教授設定的對象是普通班老師,因此大部分是關於聽障的基本概念,不過仍有一些有趣的點可以分享,有些觀念也有助於釐清自己的迷思。


【聽障者的身心發展】


充分發展身心潛能是特教的基本目標,不過,相對於明顯的認知或課業的進展,心理層面的問題反而比較容易被忽略。尤其很多聽障者認知能力沒有問題,但因著長期與人溝通不良,或是在環境中飽受挫折,反而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問題。這是教育者必須格外注意的。





【高頻聽力損失】


依照鑑定標準,聽障包含聽覺部分或全部之障礙。以前不太理解這「部份之障礙」是什麼意思。教授就提了一個例子:後天高頻聽力損失。一個人很可能平常聲音都聽得清楚,但對於較高頻的聲音接收卻有困難。例如打電話時常常聽不清楚,你可能就要小心了。根據報導,現在由於mp3隨身聽的流行,許多人音量又開得太大聲,這種高頻聽障的人也越來越多。愛聽演唱會也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


如果從小就有高頻聽力的問題,也可能反應在學說話上面。有些發音屬高頻的字詞對這些孩子來說聽不清楚,他習得的發音自然也會有問題。這種現象由於不明顯,很容易因「習以為常」就被忽略了。


【不易理解的句型和語氣】


聽障者尤聽力這管道接收信息非常困難且費力,也影響到語言理解的學習。因此老師應避免使用不易理解的句型(對任何障礙都一樣)。例如條件句:假如。或是比較句、雙重否定、象徵性語句等。句子太長也是大忌。


另外語氣的變化與反話也是較難掌握的。因此最好別對孩子說:「你再說呀!」他可能真的會繼續說下去。


【影響學習的因素】


除了聽障者個人因素外,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父母是否支持或在學習上是否多給予指導,對孩子的學習影響很大。因此,家長必須多與老師配合指導,否則老師可能只是做白工。


另外,老師也要多協助,並且善用助聽輔具。除了多注意孩子的個人助聽器之外,也必須視情況使用FM調頻助聽器。這樣便可克服距離和背景噪音的干擾。FM的發射器也有桌上型的,適合使用麥克風的老師,也不會造成老師的麻煩。因此有需要多請教相關專業人員,才能針對孩子需要選擇最適用的輔具。


【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語言要「會用」才有意義,否則只是鸚鵡式仿說。因此教學時要注重語用和語意的層面。另外,別從小就堅持要用口語而排斥手語。教授建議,多讓孩子們嘗試,不限定單一的方法,孩子長大後自然會自主選擇好用的方法。孩子如果能學口語當然很好,但若能力實在不允許,一味強迫學口語而禁止使用其他方法,只是浪費寶貴的時間。


手語教學主要是希望儘早建立聽障兒童發展出第一語言。有些研究也指出,從小有學手語的聽障生長大後比較有自信。教授指出,不論口語、手語或綜合溝通法都有其優缺點,所以要保持開放的心胸多嘗試,才能配合孩子的個別能力特質找到最適用的溝通法。


【該安置在哪裡?】


在融合教育的強勢潮流下,大部分聽障生均安置於普通班並接受資源服務,啟聰班則日漸式微。不過教授說,啟聰班不能輕易廢掉,因為仍有些孩子需要接受啟聰班的服務。我也認為,在老師們聽障教學專業能力尚待加強之際,較專業的啟聰班仍有必要。


為了達到適性教育,因此安置前的能力評估非常重要,最後再依評估結果進行安置的選擇。並非聽障生就一定要進入啟聰班,也不是聽障生只要回歸融合就沒事了。還是要考量適性原則才是。


引用:http://blog.roodo.com/mapuff/archives/6131579.html#trackba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