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口語翻譯成手語(口翻手)來說,手語翻譯成口語(手翻口)是比較困難的,為什麼呢?因為對聽人而言,從小到大的母語是口語,手語算是後來才學習的語言,在熟練度,手語會不及口語,所以聽到口語,會比較能馬上了解其意思,只要手語基礎好,在口語轉換手語的時候,只要多練習,多半都有不錯的表現。


在各種不同的翻譯場合中,可能會碰到各式各樣的聾人,各自有各自的學經歷背景、手語習慣、對事情的理解和邏輯判斷,即使現代資訊發達,交通便利,在北、中、南、城市、鄉村、學校、社會人士的手語都存在著多多少少的差異。


所以,我們通常都會建議,在去一個翻譯場合的時候,最好能提早到,先和與會的聾人溝通一下,一方面是對聾人自我介紹,表示今天是來提供手譯服務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要先大概了解與會者的手語習慣、溝通模式,也許需要使用純自然手語、也許是適合用文字手語、也許需要加點口形。


有時,如果碰到與會者有用自然手語的,又有用讀唇的時候,手譯員就會比較辛苦,因為二種語言的文法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只好儘量中庸一點,儘量把說話者的意思用最清楚的方式表達出來。


當聾人有意見想表達的時候,在手翻口的時候,常會碰到幾個問題:


聾人手語比太快、太急,手語會重覆二三次說一樣的內容,我個人認為最困難的部份是了解發言者(聾人)的思考邏輯,以及想要說的重點,這有點像是我們常提到的聾人文化的部份。


也許是聾人在從小教育及日常生活中,總是無聲的一群,不太有機會可以在公開場合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可能有點緊張,想說的東西太多,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有什麼脈絡,變成在口譯的時候,聽到的人會不了解重點在那裡。


初學手語的朋友,在接觸聾人的時候,也常會有個困惑,當自己比了什麼手語之後,為什麼對方回應的手語,每個手語都看得懂,卻沒辦法了解他的意思呢?或者沒辦法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回覆呢?也可以說這是聾人式的幽默感。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有聾朋友的聚會時,會不想幫其他聽人朋友口譯,因為幫忙口譯的時候,我就沒辦法儘情的享受聚會的樂趣,而聽人朋友也常常會不由自主的變成聽人自己聊了起來,或者不管聾人手語還在比,就一直要和我聊天,>_<。


對此,我只能給個最直接簡單的建議:那就是多和聾人聊天,真心的和聾人做朋友,而不只是想要學手語而來聊天;了解你的朋友,你也才能知道為什麼你說了這一句,你的朋友會這樣回你這一句。


融入手語的世界,你就會看到屬於這個世界的笑聲,才不會變成參與了聾人聚會,卻變成聽人聊聽人的,聾人聊聾人的,始終覺得自己無法進入這個無聲的世界。


引用:小聶http://tw.myblog.yahoo.com/jw!WiNs8VycGRKjUVB7l_uTQA--/article?mid=615&pk=%E6%89%8B%E8%AA%9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