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A8/文化新聞           2008/11/10

聾劇團巡演 聾飛手舞拈花笑


【汪宜儒/台北報導】
  第廿一屆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明年九月將在台北登場,為響應聽障 奧運活動並推廣聾人文化,一群聽障演員共同成立的「拈花微笑聾劇團」,即日起將以《飛手舞聾‧聾舞手飛》之名展現肢體與手語技巧,全台展開聾劇巡演。
  聾劇團在台灣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一九七七年開始。當時是由一群聽障大專生與戲劇學者汪其楣共同發起,運用舞台劇表演的形式推廣聾人文化與手語教學。之後並陸續成立手語班、手語之家等社團,聾劇團便附屬在這些社團之下,沒有正式的團名。直至今年年中,為了能配合推廣聽障奧運的活動,「拈花微笑聾劇團」於焉而生,由汪其楣擔任藝術總監,並找回了多位卅年前的團員們共同演出。
  《飛手舞聾‧聾舞手飛》的演出內容,包含《雕龍記》與《無聲的榮耀》兩段手語動作劇,前者改編自中國雲南的神話故事,取「龍」與「聾」的同音之意,描述一位木雕師父為了擊敗壞龍妖怪、救回被擄的兒子,雕出七條木龍與壞龍展開對戰。後者則是演出台灣申辦聽障奧運的曲折過程,以聽障桌球金牌選手溫智璇的個人故事為主軸,傳達聽障人士努力奮鬥的精神
  由四位一般演員與十二位聽障演員共同出演,在手語演出的同時,並有一般演員以旁白的方式敘述手語傳達的故事內容,讓觀眾能理解。
  由於聽障的關係,聾劇團的排練過程相當辛苦且費時。為了要和聽障演員溝通無礙,一般演員必須學習手語,排練中還需要有多位手藝員從旁以手語協助溝通。此外,在演出各段落的銜接、以及音樂的配合之間,需透過不斷反覆的練習,在默契養成與眼神交流之下達成準確無誤的流暢演出。負責編導的汪其楣對此不以為忤,她理所當然的認為:「排戲嘛,本來就該不厭其煩,正常的劇團也是一樣。而且,相較於一般演員,聽障演員的肢體語言更豐沛且生動呢!」
  「拈花微笑聾劇團」的《飛手舞聾‧聾舞手飛》,十一月十四號將巡迴至台北藝術大學進行三天的演出。同時,聾劇團也歡迎全省各地機關學校進行邀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