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縣特教學校12載發展紀實 |
www.gx.xinhuanet.com 2011年05月18日 09:37:37 來源:荔浦縣委宣傳部 |
“這是10000元錢,是我們公司的一點心意。”5月11日晚,在荔浦縣2011年助殘日晚會舉辦現場,該縣華生公司李總從腰際抽出一沓未開折的人民幣略表助殘心意。然而,李總的義舉僅僅是該縣民營企業主自發助殘的一個縮影。據統計,當晚的助殘捐款儀式上共有近百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解囊相助,現場捐款高達10.3萬元。 12年彈指一揮間。正是在該縣黨政機關、教師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鼎力相助下,這份白手起家的殘疾人事業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正是來自八方的拳拳愛心為這個弱勢的特殊群體築起了愛心城墻,為殘障兒童事業托起了希望的太陽。 一份白手起家的事業 荔浦縣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于1999年7月。學校建立之初,一無師資力量,二無辦公場所和辦公經費。剛從特殊教育專業學校畢業的熊碧芳、鄒衝二名專任教師毅然接過辦學重任,他們按輕重緩急分步驟、訂計劃,積極外聯,克服了諸多困難。在該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協調下,校址才得以定在條件相對好些的荔城鎮下沿江。為了組建新“家”,學校僅有的幾位教師,經常加班加點校園場地平整、綠化和墻體美化、教室布置、教學設備採購,開展多種形式宣傳等。 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需要凝聚著社會各界的支持。通過教師們的宣傳發動,這份慈善事業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縣殘聯、教育局對特教學校重新選址建校,獨立辦學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支持,協助進行招生和宣傳;縣委政府給予協調企事業之間的關係,爭取更多幫助和支持,每年助殘日、“六一”、教師節等節慶日,均有黨政機關的幹部職工、民營企業主及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到學校慰問師生,為學校添置必要的學習、生活和娛樂設備,送來衣物等慰問品,為學生家庭減輕負擔,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愛心激發信心。如今該縣特教學校已從一個白手起家的狀態逐步成長,各種辦學條件日趨成熟,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社會極力認可,生源已遍及陽朔、平樂、蒙山等多個縣市,學校擁有9個年級5個復式教學班63名學生,教職工12人,開設聾啞班、培智班,不同年齡的學生除能掌握文化知識外,還可學會計算機、理發、配鑰匙、食品藥品加工、衣架加工、包裝、十字繡等實用技能。該校還是廣西最早實現全免費義務教育的特教學校,成為荔浦縣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基地。 一支樂于奉獻的“尖兵” 筆者了解到,荔浦這所建立12個春秋的新校,為何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同呢?主要是該校有一支注重打造內部形象,提升整體素質的“尖兵”教師隊伍起著決定性作用。 女教師熊碧芳,與其說她是學校的校長,不如說是60多名殘障兒童的“媽媽”更為貼切。為了建好學校,這位年僅30歲的“媽媽”曾為學校選址、規劃、管理、招生等放棄過無數的日日夜夜。面對既無自理能力,又無自主能力的殘障兒童,其管理難度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像幫學生洗澡、夜起蓋被,甚至倒馬桶都是常事。更有對生病學生的通宵看護,對家庭困難學生的無私援助。2003年9月16日學校遭受特大洪水襲擊,她舍下只有8個月的兒子跑到學校把13個學生轉移到安全地帶後才知道家裏所有的東西被淹,兒子哭了一個晚上沒睡。為了擴建校園,她四處跑項目,籌缺口資金,2003年以來她共向社會和各級政府爭取各資金50萬多元,新建校舍1040平方米。 在熊碧芳校長的影響下,全體教職工以校為家,愛生如子,恪盡職守,保障安全,確保實現“補償缺陷、掌握技能、學會生活、適應社會”的辦學宗旨。堅苦的環境能磨練人。近年來,該校12名教職工中,一批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廣西特教學校青年骨幹教師脫穎而出,像熊碧芳校長等多名教師還多年獲得區市多項殊榮。 一支傾情相助的愛心群體 近年來,荔浦縣民營企業發展異常活躍,發展起來的企業主致富不忘回報社會,把扶貧幫困作為慈善己任。該縣華生公司、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名仕威食品公司、佰客喜家居公司等民營企業還與學校及困難殘障兒童家庭結成“一幫一”對子,主動接納學有所成的殘障兒童入企業務工,盡其所能幫助學校及學生家庭渡過難關。縣城裏的幾所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與該校學生開展結對活動,接受感恩教育。歷現任縣委書記縣長黃本和、羅永東、劉迎春等四家班子領導每年都從辦公經費中擠出經費帶頭捐助。據統計,2001年5月至2011年1月,該校共收到來自黨政機關、民營企業及個人捐款24.6萬元,大發房地產公司投資10萬元建起“大發愛心教室”一間,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永建基金、比麟基金、愛德基金會等幾十個國內知名企業和單位分期分批為該校捐贈多媒體設備、辦公用品、圖書及學生衣物、營養補品等。全縣上下形成了一股助殘、護殘的良好風氣。 一張不負重望的答卷 12個春秋,風雨兼程。荔浦縣特殊教育學校不斷成長和壯大,令人欣喜的是,一大批殘障兒童學到了自立自強的生存本領,學有所成的畢業生踏入社會後,可進企業務工賺錢,有的開理發店、餐飲店、鎖匙店等服務人民,回報社會,為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據悉,該校已有1名初中畢業生考入柳州市聾啞學校就讀高中;有20多名聾生和輕度智障生經過在校間的職業技能培訓,初中畢業後獨立創業或進入到縣裏各企業就業,月收入1000多元,既給家庭和社會減輕了負擔,也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全校聾生和輕度智障生學生畢業就業率高達90%,有30多人次殘疾學生在縣、市、區和全國各類學科、文藝、體育比賽中獲獎,其中智障生劉雲參加全國智障杯書畫大賽獲優秀獎;聾生林啟學參加廣西區殘運會獲兩枚銅牌;高秀芬、孟曉等同學參加桂林市中小學首屆美術大賽獲特教組5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 “我們的殘疾孩子在學校良好的教育環境中是能夠同健全人一樣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並同樣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自食其力的人。”校長熊碧芳與辛勤的老師們一樣,透過艱辛看到希望,得到安慰。 (繆龍華 王長生)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