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7/05/2010 Fri 1:22:57 @ 錢瑋琪 075076


【本網訊】香港手語協會昨日表示,雖然聾啞人士能利用新科技恢復聽覺或說話能力,而手語亦漸被唇讀、筆談等方法取代,但協會重申,手語才是聾啞人士溝通的基本步,並希望能有更多港人學習手語,從而關心聾啞人士。



記者/鄺晨風 編輯/傅欣俞



 


雖然新興醫學如植入人工耳蝸有機會令聽障人士恢復聽覺,而語音合成器亦令啞巴再說話,但以上都是昂貴醫學,非一般殘障人士所能負擔。香港手語協會會長王繼鋒表示,助聽器或人工耳蝸非萬能,它們無法令聾啞人士完全回復聽力,機器若然失靈,聾啞人士也只能靠手語溝通。


手語動作簡單 籲市民主動學習


王繼鋒指,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聽障及語障人士(包括完全聾啞人士)約有共243,000人,大部分都沒能力負擔高科技儀器,只能依靠手語溝通。王續稱,手語絕不只為聾啞人士而設,相反是人人都能學習。他指出其實市民大眾應主動關心社會上有需要人士,而非要聾啞人士自己走出來,並呼籲市民主動學習手語。


王繼鋒在記者會上又示範了41個手語動作,包括最常用的10個數字及26個英文字母,指出簡單易明的手勢,已足夠一般聾啞人士的日常溝通,包括工作、聊天等。他解釋其實手語並不複雜,一般聾啞人士常用的手語動作不過千餘個,他希望用這41個動作能為誘因,吸引更多人去學習手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