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有家"無聲餐廳"10名員工8名是聾人
2011-09-30 10:02:08 來源:齊魯晚報
位于煙臺萊山區萬象城步行街的愛加倍茶餐廳。
愛加倍茶餐廳大家庭。
在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萬象城步行街,有這樣一家茶餐廳,員工之間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手,通過手語默契地完成每項服務。
這就是煙臺首家以聾人為主題的煙臺愛加倍茶餐廳。一共有10名員工,除了2名店長為聽人(行業內對正常人的統稱),其他店員全是聾人。
煙臺首家“聾人餐廳”現身港城,聾人當起餐廳服務員
2011年6月17日,經過近一個月的試運營,煙臺愛加倍茶餐廳在煙臺正式開業。這是一家隸屬于山東省愛聾手語研究中心的飲食業單位。
茶餐廳位于萊山區萬象城步行街,外表看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一進門,映入眼簾的不是座椅,而是一個透明的廚房,隔著明凈的玻璃,顧客可以看到廚師手頭的工作。
有工作人員看到有顧客進來,點頭微笑,沒有說話,用目光告訴你,上二樓就餐。沿著樓梯走上去,墻壁上懸挂著各國手語表達“愛”的油畫。
“這是煙臺首家以聾人為主題的茶餐廳,餐廳的工作人員除了我和副店長外,都是聾人。”楊莉告訴記者,“名義上是店長,但我只起輔助作用,為不懂手語的顧客做翻譯。這裏的工作全部由聾人承擔,包括店面的設計,飯食的制作等等。”
楊莉告訴記者,“愛加倍”是音譯古希臘語“Agape”意為“無限的愛”。這裏有10名員工,8名是聾人,年齡最小的19歲剛從學校畢業,最大的46歲。
楊莉說,現在茶餐廳處于賠錢的狀態,希望一年之後能夠好轉,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理解和缺少翻譯人才。不懂手語,很多人和聾人交流還是有障礙,“一旦客人多的時候就我和副店長兩人跑上跑下的翻譯,有時候真的忙不過來。”
楊莉說,這裏不但是一家企業,更像一個家。每個人從早上9點一直待到晚上8點半,一起吃飯一起工作,晚上下班成家的同事回家,年紀小的,這裏還有宿舍,大家一起入眠。
咱煙臺有家“無聲餐廳”10名員工8名是聾人
茶餐廳剛剛開業,客流量不是很穩定,多的時候一天可以達到五六十人,最少的也就幾個人。記者看到,上午11點半的時候,餐廳裏就來了兩位客人,但服務員的臉上卻依然挂著微笑。
作為店長的楊莉年齡其實並不大,去年從河南中州大學手語翻譯專業畢業,考取了公務員,但最終放棄了。
“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後來認識了山東省愛聾手語研究中心的林勉君老師,得知現在聾人在就業環境和就業前景方面還不是很樂觀。”楊莉說,由于專業關係,她經常參加一些手語翻譯的活動,發現很多聾人由于交流上困難,喪失了很多機會。
“雖然我的力量有限,但希望能一點點改變。”楊莉說,這家茶餐廳是林勉君老師一手策劃,美國愛心人士余超華先生出資創辦,期間還有很多好心人的捐助,使得這家茶餐廳能順利運行。
作為這裏的普通店員,范紅珍來自煙臺龍口,自從2007年從煙臺聾啞中心學校美術專業畢業後就在一家汽車制造廠的流水車間裏做操作工人。“我在車間工作的時候,很不開心,每天都都重復同樣的動作,自己就像個機器人,很刻板。”范紅珍用手語告訴記者,楊莉在一旁翻譯,“後來我到了這裏,感到這裏很輕松很自由,就像一個家。”
楊莉說,范紅珍在這裏還結識了人生的另一半———劉盼,和她一樣都是聾人,現在在愛聾手語中心做設計工作。說到這裏,范紅珍好像感覺到了什麼,高興但有些靦腆的指著手上的戒指給記者看,目光裏透著幸福感。
聾人生活環境較為封閉,希望社會多一點這樣的平臺
山東省愛聾手語研究中心老師王雲說,聾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語言的障礙,使聾人無法與外界交流與溝通。另外,現在社會福利企業發展滯後,導致聾人就業無法保障,大批本來實力就弱的福利企業紛紛破產、倒閉,使大量聾人失業,也使許多新畢業的聾人大學生就業無門。
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教務處主任劉秋芳老師說,現在國家對殘疾人教育很重視,現在基本實行了免費教育,但現在社會對聾人認識不夠,大多數聾人一直生活學習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中。
“其實,除了聽,聾人什麼都會。”劉秋芳說,一些有意向招聘聾人的企業都因溝通困難而無奈放棄。
劉秋芳說,由于聽不見,他們較少受外界的幹擾,工作比一般人更專心。由于聽不見,眼睛成了他們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長久的磨練使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很會“察言觀色”,對事物的領悟力比較強。像煙臺愛加倍茶餐廳這樣的一個給予聾人展示自我價值的平臺,真的希望能再多一點。
山東省愛聾手語研究中心的王雲老師說,茶餐廳只是手語研究中心搭建平臺的一部分,將來還會隨著發展開辟更多的平臺。(李楠楠)
實習編輯 周廣瑩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