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2-04 07:09:00 来源: 香港成报

核心提示:2006年7月,楊永平到信陽市新縣大別山區採訪,偶然遇到一個名叫汪頌玲的10歲聾啞女童。汪頌玲身世很不幸,剛出生不久就被遺棄,是養父母收養了她。不幸的是,養父當年春天過世,而養母多病。因為聾啞,汪頌玲無法上學,天天在家抄課本。楊永平作出決定,把孩子帶到鄭州檢查治療。

 


2006年7月,楊永平到信陽市新縣大別山區採訪,偶然遇到一個名叫汪頌玲的10歲聾啞女童。汪頌玲身世很不幸,剛出生不久就被遺棄,是養父母收養了她。不幸的是,養父當年春天過世,而養母多病。因為聾啞,汪頌玲無法上學,天天在家抄課本。楊永平作出決定,把孩子帶到鄭州檢查治療。經悉心治療和系統培訓,汪頌玲學會了拼音,創造了聾兒語言訓練的奇迹,並逐步學會說話、識字、繪畫。2008年9月,在楊永平的幫助下,汪頌玲走進學校,成為一名二年級學生。中國新聞中心記者 李建華/訪談 朱茜/整理


  聾啞孩子不是殘疾人


  成報:楊永平先生,在2006年,你義務撫養一個身世不幸的聾啞女孩汪頌玲的故事,並幫助她學會說話、上學識字,成為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選人。時光匆匆,當年的10歲女孩,如今已16歲了,你能否說一下汪頌玲的現況?


  楊永平:孩子還在6年級,初中不好上了,沒城市戶口。我找到她親生母親了,願意接納她,準備還給她母親,沒有比自己的母親更愛自己的孩子的。多說一句,聾啞孩子,不是科學定義,其實是聾人,不是啞。聾啞人都會說話,發音功能正常,只是聽不見,類似我視力不好,配眼鏡即可。他們是正常孩子,智力也正常。中國每年有3萬聾啞孩子出生,希望更多的父母知道,這些孩子7歲前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就是正常孩子。我感覺普及這個常識更重要。


  7歲以前不進行康復訓練,發音功能會退化,只能學習手語了。簡單說,聾啞孩子都會說話,這是一個常識,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成報:中國還有許許多多與汪頌玲一樣身世不幸,沒有上學機會的孩子,以你看來,在目前中國的現實中,我們如何才能及時地,幫助地更多此類境遇的孩子?


  楊永平:嗯,需要媒體普及常識,是父母歧視聾啞孩子。如果他們知道這樣孩子是正常孩子,就不一樣了。我也是經歷這個孩子,才知道聾啞孩子可以說話的。人,都有知識的盲點。注意,聾啞孩子不是殘疾人,是正常孩子。


  強拆是悲劇的連續劇


  成報:楊永平先生,早前著名音樂人左小祖咒在微博曝老家遭強拆,引起轟動。「強拆」這一詞近幾年來頻頻「關照」國人,連明星也不例外,引發出許許多多的問題。以你個人的新聞眼光,你如何看待「強拆」這一現象?


  楊永平:悲劇的連續劇,我們看到開頭,無法預知多少集。中國有多次運動,現在進入高速發展運動時間,車輪滾滾。地方政府以拆,建,作為地方財政來源。我個人看,很悲涼,村莊在消失。如果進一步說,好處是,喚醒民眾的私權意識。有不強拆的那一天,只是,我無法判斷時間表。抗拆遷,也是給全民上課,普及個人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但這句話,在大陸,民眾理解起來還有難度,也許需要一些極端事件的刺激。


  明白是非道理最重要


  成報:你認為當今紙媒應如何發展?


  楊永平:很簡單,領導不討厭,讀者喜歡。如果做到領導讀者都喜歡,就不用做了。無法調和。


  成報:你的人生經驗豐富,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把握,請你給年輕人,特別是剛出社會的畢業生們給予一些指導。


  楊永平:不敢。只是建議,沉下心,靜下來,去浮躁氣。多看點書,明白一些道理是非。不當傻子,別說抗日就上街砸人家車。相信社會在發展,浩浩蕩蕩,無可阻擋。我個人看來,明白是非道理,是最重要的。


  結束語:


  成報:今天很榮幸與楊永平對話有關媒體行業、拆遷、關愛聾啞孩子的話題,獲益良多。最後,請楊老師為今天的微訪談作一個結束語


  楊永平:感謝成報,作為媒體人,我們都任重道遠,以微薄之力,盡可能啟發民智,讓中國自強世界民族之林。互勉,珍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