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新浪網 (2013-02-03 01:40)



記者蔡爽 通訊員殷莉紅 胡虹 李世東 楊直入


  一位城管執法隊員幫扶一位聾啞人十年,為了交流方便學會了手語,這套手語並不規範,很多都是她和這位聾啞人交流中自創的,屬於兩人之間的語言。這位好城管名叫王金玲,前不久入圍全市“十佳城管”評選二十強。


  一次執法,兩人結下一段友情


  外來客輕按門鈴,屋內顯示器彩光閃爍,提醒“有客人來啦!”昨天,在武昌水果湖街放鷹台社區,60歲聾啞人老姜興奮地從門口跑到電視機旁,反復試驗王金玲剛剛安裝好的閃光門鈴。他對記者比划著:“這個東西,好!王隊長,好!”


  老姜叫姜國文,他與王金玲的相識,始于一次執法行動。


  2002年夏,王在參加一次占道經營的整治時,在水果湖加油站旁發現正占道擦鞋的老姜,便暫扣了他的擦鞋工具。次日,老姜拉上80歲的老母親一起找到中隊,滿臉通紅,急得大聲“啊啊”叫──原來他是聾啞人!王金玲趕緊給兩人讓座、倒水,隨後他們一番“筆談”,她才得知:老姜早年離異,兒子在外求學,一家三代人,全靠著他擦皮鞋的微薄收入過活。


  “人心都是肉長的,老姜過得真不容易!”王金玲決心要幫幫老姜。她奔波聯繫,終於將老姜的擦鞋攤安置在一處洗車點內,二人也成了朋友。


  十年不輟,寫下5本“手談”筆記


  衹要有空,王金玲就會跑到洗車點看望老姜﹔去年下半年,她又幫忙聯繫,讓老姜到水果湖步行街一家超市做保洁。


  每逢節日,她都會給老姜送上節禮。大多數時候,兩人都通過紙筆“對話”,多年下來,已“攢”出厚厚的五大本。“天冷了,妳出去要記得多穿點衣服。”“上中班,累。妳來,我高興。”記者隨手翻看,“筆記”里平淡真實的字句,傳達著濃厚真切的關愛之情。


  紙筆交流畢竟不便,而老姜也不懂規範手語,他在比划時,衹有少數標準手語,更多的是他自己加的動作,王金玲起初也很費解,需要“翻譯”,不過交流時間長了,她幾乎懂得了老姜的所有手語,還能加上她自己的理解,自創一些手語。


  千條短信,“代言”親情


  因老姜不會用手機,其兒子姜武云又長期在外地,王金玲便主動擔當聯絡員,與姜武云短信聯繫,以便其了解父親的近況。“小姜,妳一人在外要注意身體。今天我給妳爸爸買了件夾克衫,他很高興,身體也不錯。”“他今天有點感冒,我送了藥來,妳不要擔心。”5年來,王金玲給姜武云發的報平安“親情”短信已逾千條,為父子倆建起一座“連心橋”。


  “都說這些年我在幫助老姜,其實他也教了我很多。”王金玲說,老姜時刻都在提醒著自己:城管執法首先得體諒群眾的難處,原先急性子的她變得格外耐心、細心,也正是憑借著溫馨體貼的柔性執法方式,經她處理的執法難題從沒發生過沖突,她也多次獲得“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王金玲與老姜有一套屬於他們兩人之間的語言。通訊員殷莉紅 攝


  (原標題:城管王金玲:自創手語 幫扶聾啞人十年)





詳全文 城管王金玲:自創手語 幫扶聾啞人十年-兩岸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203/891704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