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耳朵聽得見聲音,就一定是聽力正常嗎?我們能聽到聲音,內耳耳蝸中的「毛細胞」是一大功臣,但是,你知道嗎?出生時毛細胞共有3萬5千個,卻會在每10年死掉3500個,約佔10%,亦即年屆50歲時,毛細胞大概已經死掉一半,可見每個人的聽力都是呈現逐年衰退的情況。

 

 

職棒球星周思齊(右二)擔任聽力宣導大使,協助拍攝宣導短片「聽見愛」。

 

 

全球10億人陷聽力危機

 

 

根據WHO在2015年發表研究報告,全球因生活習慣不良導致聽力危機的人口高達10億;衛生福利部統計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止,全台聽障人口破12萬,比1992年成長10倍,顯見聽力問題必需加以重視。

 

 

台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台北市去年104年共有6萬件公害陳情,其中噪音即佔2萬5千件,佔比40%,如何降低噪音,打造「低噪城市」的工作,刻不容緩。

 

 

「衝擊噪音」影響聽力

 

 

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表示,保護聽力很重要,有的人喜歡長時間接觸噪音,例如整夜待在夜店巨大重音的噪音環境下,結果隔天起床後竟然發現突然耳朵悶悶的,聲音聽不見了,有可能是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主要原因有3種,包括:常見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濾過性病毒感染,以及血管阻塞如耳中風等,會引起聽神經受損,逾9成為單側發病,患者會有耳鳴與明顯聽力損失症狀。

 

 

陳光超醫師提醒,喜愛上夜店的民眾,勿太靠近音箱,一旦發現耳朵疼痛,便要立刻遠離。另外鞭炮、打靶的巨大聲響,只要一聲就會讓聽力受傷,傷害程度更甚工業噪音,如因這種「衝擊噪音」影響聽力,只要一次,就會造成終身損害,目前並無方法治療。

 

 

3月3日是全球第17年「愛耳日」,大眾應該重視聽力健康。

 

 

 

 

1名60歲潘女士,就醫時幾乎全聾,安裝人工電子耳後終於能與人正常溝通。

 

 

1名60歲潘女士,就醫時幾乎全聾,安裝人工電子耳後終於能與人正常溝通,但對音樂、旋律的感知仍在恢復期,這部份的醫療技術尚處在研究階段,醫療團隊需與病人一起成長。

 

 

避免聽力受損有撇步

 

 

如何避免聽力受損?陳光超醫師提醒,不要長時間暴露在噪音環境中,例如身在音量91分貝的環境不得超過2小時,音量達100分貝,不可超過15分鐘,如高達112分貝,聽力承受極限不到1分鐘。此外,平日也不要熬夜,以及通宵玩樂時應適可而止。還有搭捷運時聽耳機要小心音量勿過大,因為背景有噪音,而將音量開至最大,將會傷害聽力。

 

 

公益宣導短片「聽見愛」

 

 

3月3日是全球第17年「愛耳日」,一向支持公益活動的華科事業群慈善基金會,持續宣導社會大眾重視聽力健康,並且找職棒球星周思齊擔任聽力宣導大使,協助拍攝宣導短片「聽見愛」,周思齊也呼籲大家除了注意噪音問題,也應該多運動走向戶外,才能舒壓並打造健康的身體。

 

 

該基金會在今年也新設高中、大專聽障獎學金,學子可獲得1萬元補助,學子可於7月開始申請。以及可下載「噪音捕手」APP程式,即可測知目前所在環境的噪音指數。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3684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