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動!孩子怨恨聾啞父親讓人揪心,直到發生了這件事孩子淚如泉湧

一個女同學結婚了,參加了很多同學朋友的婚禮,所有人的婚禮都是喜悅,唯獨她給人的感覺是——感動。

一開始所有程序都是高高興興地進行,但到了敬茶那刻,新娘撲通一下跪地上哭成了淚人,老父親也是老淚縱橫,咿咿呀呀地叫著讓女兒起來,讓人好不心酸。

感動!孩子怨恨聾啞父親讓人揪心,直到發生了這件事孩子淚如泉湧

同學的父親是個聾啞人,母親在她2,3歲時因為生病去世。父親當爹又當娘將他們三兄妹拉扯大,唯一的生計是起早貪黑地穿街走巷賣豆腐。

由於父親聾啞,再加上家貧,她從小就痛恨自己有這樣的一個父親,跟父親在一起時,尤其是聽到父親咿咿呀呀的刺耳的「說話」聲時她會感覺到很丟臉。

在小時候模糊的記憶裡,她記得上三年級那年突然起颱風,很多父母都到學校接孩子,她的聾啞父親也到了,在一張張陌生臉蛋的人群中,她發現了父親的那張臉,莫名的一陣自卑感襲來,還沒到放學,她就跟老師說上廁所便偷偷從後門溜走了。雖然一路淋著雨回家,但似乎擺脫了某些負擔,感覺到難有的輕鬆。

在她的記憶中,她從來沒叫過一聲「爸爸」,直到一天放學在街頭遇見這一幕,心裡才有一絲愧疚感。那天她放學後,走在路上遠遠地看見父親在賣豆腐,有兩個熊孩子在大人的教唆下各自買了兩袋豆腐,但是從父親手裡接過豆腐時沒有付錢,而是撒腿就跑,父親在後面咿咿呀呀地憤怒地大叫,汗水浸濕了父親兩鬢的灰白頭髮,立在拐角處的她突然感到想哭。

感動!孩子怨恨聾啞父親讓人揪心,直到發生了這件事孩子淚如泉湧

但她仍舊恨父親,她讀書的最大動力就是考上大學離開父親。她不記得父親是如何賣掉了家裡值錢的東西讓兩個哥哥成了家,她也不記得父親由於賣豆腐踏破了多少雙鞋子,她只記得自己夜以繼日地學習,每晚都在極度疲倦中倒在書桌上睡去,第二天醒來,燈被吹滅了,自己身上多了一條被子。

當她終於取得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父親黝黑的臉龐由於興奮而泛著紅光。他換上了嶄新的灰藍色土布外套,雙手鄭重地將一疊散發著豆腐氣味的錢交到她身上,然後迫不及待地出門「通知」親戚和鄰居。回來時跟親戚將家裡養了兩年的一頭豬宰了,請來了所有的親戚朋友慶祝她考上大學。

當看到父親忙裡忙外敬酒和由於興奮而發出的一聲聲「咿咿呀呀」的聲音,不知為何突然觸動了她某根弦,她留著淚夾起了一塊豬肉放到父親的碗裡,哽咽地喊:「爸爸,你多吃點」,父親雖然聽不到,但是「爸爸」這一聲鮮有的口型讓他微微愣了一下,隨即淚如泉湧,哭得像個孩子,親戚們勸了很久才勸住。

從此刻起,她就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好好待父親,不離不棄。但是出嫁在即,眼看著又要離開父親,所以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感動!孩子怨恨聾啞父親讓人揪心,直到發生了這件事孩子淚如泉湧

為何大多數家庭,總有個怨恨父母的孩子?

幼年的孩子,他們由於心智不夠健全,心理也未夠成熟,他們處事完全來自自己的感受。貧窮和家庭的缺陷帶給他們的感覺是不公平,包括自己的父母健康不如別人,經濟不如別人,自己享受不到跟同齡孩子同等的愛和物質,所以會因此而感覺到羞辱和社會對自己的不公, 故而將怨恨施加到父母身上。

即使是富裕的家庭也不能做到讓孩子百分之百的滿意,孩子們會在跟同齡人的對比中,找到父母應該做卻未做的遺憾,即使是非常無道理,但孩子們有自己的判斷。如果缺乏溝通,孩子在這方面的需求由於未能被滿足而導致自己丟臉,他們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

所以溝通是最好的解決途徑。溝通看似簡單,但很少父母能夠真正做到。貧窮家庭的父母不認為溝通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他們甚至認為只有賺夠了錢,讓孩子不委屈就是最大的愛;而一般的家庭很多時候,溝通都是以一種質疑和命令的方式進行,他們忽略的是聆聽孩子們的想法。當家庭關上了這扇門時,孩子的怨恨感就會產生。這種怨恨甚至會伴隨著一生,影響著親子關係。很多家庭總是說「我對孩子很好,但孩子卻不如我對他好」,往往就是這樣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