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年04月27日06:27

 

“賞識老爸”在現場的標誌性動作就是豎起大拇指,“換根手指對孩子,孩子能更快樂地成長”。 /晨報記者陳征
2

  “賞識老爸”在現場的標誌性動作就是豎起大拇指,“換根手指對孩子,孩子能更快樂地成長”。/晨報記者陳征
  晨報記者李星言  “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   成績好、身體棒、勤奮、勇敢、當上班幹部……   面對台下觀眾的回答,賞識教育倡導者周弘搖搖頭:“想得開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昨天下午,在由新聞晨報和浦東青少年活動中心聯合主辦的“如何誇出一個好孩子”公益教育講座上,賞識教育倡導者周弘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讓在座的500多名家長學會重新定義“好孩子”。  他的標誌性動作就是豎大拇指,“像我這樣,換根手指對孩子,孩子就能更快樂地成長。”   把聾女培養成留美博士  現場,佩戴助聽器的周婷婷面對數百名觀眾自信地侃侃而談,讓人完全幾乎忘了她是聾人。  一歲半的時候,周婷婷因藥物致雙耳全聾,直到3歲時依舊不會說話。父親周弘曾是南京的一名技術工人,不得不辭職一邊為女兒四處求醫治病。  女兒七歲時,他在上海買到一本《幼兒才能開發》,書中提出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承認差異、允許失敗,不管孩子說話早晚、走路快慢,都堅信孩子一定能行。  這本書給了周弘極大啟發,從那時起周弘學會了“轉念”: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她、擁抱她、讚美她,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而永遠驕傲。  他開始探索用自創的“賞識教育”來培養女兒。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艱辛與努力終於創造了奇蹟,正是在這樣的賞識激勵下,女兒六歲時能認識兩千多個漢字、八歲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打破世界紀錄,十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十六歲成為中國第一位少年聾人大學生,二十歲赴美留學,成為首位聾人博士生,被譽為“中國的海倫凱勒” 。  女兒的成功難道只是個案?周弘決心驗證一下。他與志願者們一起創辦了南京婷婷聾童學校、聾童幼兒園,面向全國招生,培養出了一批超過或達到周婷婷同齡水平的聰慧聾童,有的被評為“省十佳少年” ,有的在國際繪畫大賽中獲獎……   伴隨著女兒的成長,周弘逐步將賞識教育的研究視角從聾障兒童轉入正常兒童。二十多年來,賞識教育為中國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了全新的教育視角。而周弘也被眾多家長親暱地稱為“賞識老爸”。  多對孩子豎大拇指  “在座的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時和孩子說話時是什麼狀態?”周弘提問,“是用食指指著孩子指責多,還是蹺起大拇指表揚多?”   其實,每個家長都自發地運用過賞識教育。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不管發音清晰還是模糊,不管是成功走出好幾步還是摔跟頭,家長們總是大聲地為孩子加油鼓勁那個時候,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遺憾的是,隨著孩子長大,家長的心態慢慢變了。“教育孩子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在周弘看來,賞識教育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一種永遠堅信孩子“行”的信念。  多賞識不代表不批評  “總是誇孩子,會不會讓孩子自我感覺太好、驕傲自滿?”這是現場很多家長的疑問。  周弘已經無數次面對這樣的問題,換句話說,“大拇指”不能亂用,賞識教育並不等於縱容孩子的缺點,“只要你的眼神裡充滿愛,即便懲罰孩子也能讓他感到愛” 。  “孩子最怕的是不被尊重和受委屈”,周弘補充說,賞識教育並不是不許批評,但是要在尊重孩子人格、對事不對人的基礎上。從某種角度上說,孩子不怕批評,就怕受委屈,就怕父母看不起他。如果賞識教育讓孩子沒有了抗挫力,這就是尺度的問題。  在周弘看來,從小受到正確賞識的孩子,應該更經得起批評,因為他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  “孩子有問題,是父母心慌結的果;孩子優秀,是父母心安開的花。”講座中,這是周弘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因為在他看來,沒有“問題”孩子,只有“缺愛”的孩子,而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中快樂成長。  所謂的“賞識”,不是簡單的認可,也包括對孩子探究、責任承擔、獲得新體驗等多方面需要的尊重、提升和滿足。  技巧:善於從正面看問題  正確的態度自然是發自內心的賞識,善於從正面看問題,但他也以周邊家長的親身經歷為例,傳授了一些小技巧。  例如,對於經常賴床的孩子,可以當他賴床時間哪怕比前一天只少了一分鐘,也要發自內心地誇獎,“你真是太棒了,今天竟然比昨天早起了一分鐘!” 。孩子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家長的心態。把壞念頭轉成好念頭,當孩子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欣賞和尊重,他就會產生改變的動力。在周弘看來,當父母認為孩子“太好了”的時候,孩子會努力做到更好,因為人往高處走,這是天性。  作者:李星言來源新聞晨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