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濰坊新聞網

◎王曉平是一位聾啞人,潛心研究木工技藝創辦木器廠

        ◎他深知聾啞人生活不易,安置在廠里工作並傳授手藝

 

 

由於王曉平(右)和工人都是聾啞人,在工作時他用紙筆細心地給工人講解。

 

        壽光好人王曉平

        41歲的王曉平是壽光市文家街道西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雖然身有殘疾,但他自強不息,潛心鑽研木匠工藝,艱苦創業,於2006年創辦了壽光市源林木業,不僅能夠自食其力,而且還帶動了一批跟他同樣身有殘疾的人一起脫貧致富。因為木匠活做得出色,王曉平在當地已經成了名人,不忘回報社會的他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扶弱濟貧,從來沒有一絲猶豫。

        每次考試都能拿雙百

        12月22日,記者輾轉來到壽光市文家街道西河村,在王曉平家的“車間”,他正帶領著幾個工人一起幹活。見到記者過來,王曉平從車間裡走出來,一隻手跟記者握了一下,另一隻手抬到額頭上擦了擦汗,然後把記者迎進了屋裡。王曉平中等個頭,穿著一件藍色的工作服,衣服上雖然滿是木屑,但人顯得特別精神。由於無法用語言交流,王曉平把妻子宋欣立叫過來給他當翻譯。

        王曉平1972年出生,剛出生時他是一個很健康的嬰兒,因為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父母對他都非常疼愛。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王曉平咿呀學語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腦膜炎奪去了他聆聽聲音的權利,沒過多長時間,他的語言功能也喪失了。就這樣,王曉平原本歡樂的童年就在不到兩歲的時候戛然而止。

        病魔來得突然,但並沒有阻止王曉平學習的腳步。9歲時,王曉平被父親送到了壽光市聾啞學校學習,知道這一機會來之不易,王曉平在學校裡學習非常刻苦勤奮,每次考試都能拿到雙百分。畢業以後,王曉平選擇留在學校的木器廠學習木工,因為天賦出眾,再加上本身刻苦勤奮,王曉平僅學習了一年就出徒了。

        遭遇黑心老闆想創業

        學成了木工手藝後,王曉平先後到壽光市多家木器廠工作,目的就是想通過實踐多學習一些木工手藝和知識。只要找到一份工作,王曉平就會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辛苦去努力鑽研,就這樣,王曉平的手藝越來越好。由於他下的工夫比別人多,做的活也特別細,多次受到老闆的賞識。

        在王曉平打工的這段時間裡,在木器銷售旺季,王曉平一個月可以掙到2000多元錢,這在當時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在外人眼裡,一個殘疾人一個月能掙這麼多錢已經算非常不錯了,但王曉平卻有自己的苦惱。

        參加工作後,王曉平也沒少遇到一些“黑心老闆”,這些人看中了王曉平的技術,聘請他的時候都許諾高薪,可真正幹完活後,發到他手裡的工資卻打了折扣,就因為他是個殘疾人,不少老闆總是找各種理由剋扣他的工資,他也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咽,自尊心也一再受挫。

        為了實現自身價值,也為了尋回自己的尊嚴,王曉平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社會上很多人認為殘疾人甚麼都乾不了,什麼都乾不好,我想證明自己的實力,我想證明我不是廢人,我要自強、我要創業,我要幫助那些跟我一樣的殘疾兄弟。”王曉平暗暗下定了這個決心。

        建木器廠只招殘疾人

        自主創業,說起來很容易,但要想真幹,首先資金就是一個大問題。為了籌集創業資金,王曉平遍訪所有的親戚朋友,希望找他們藉點錢。但一提到借錢,親戚朋友們大都找各種理由推諉。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沒錢,只是​​不想冒這個風險,他們根本不相信王曉平一個殘疾人可以自己開廠,生怕借給他錢有去無回。但王曉平並沒有灰心,差點磨破了嘴皮子,終於籌來了1萬元錢。

        2006年,王曉平用這湊來的1萬元錢買了一台裝修用的機器。有了工具,終於可以開工了。王曉平給自己的木器廠起了個名字叫“源林木業”,主要從事家庭裝修和家具製作。工廠雖然開工了,但產品銷路又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與人交流有困難,沒人知道他的能力。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鄰居第一個站了出來,把自己新蓋的房子交給他裝修,這是王曉平的第一個客戶,王曉平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將鄰居家裡裝修得漂漂亮亮,因為設計新穎,做工精細,王曉平的名聲立刻傳了開來,陸續有人過來找他裝修,王曉平的生意這才好了起來。回憶起創業初期那段艱難的日子,王曉平還是忍不住直搖頭,最苦的那段時間,他跟妻子連饅頭都買不起,只能靠喝稀飯度日。

        木器廠闖出名堂後,有不少同村的人想把自己的孩子送來打工順便跟著他學徒,但王曉平一一拒絕了。他告訴大家,他只招聾啞殘疾人,因為他深知聾啞人生活的不易。從創業開始,就一直有4名聾啞青年跟著他幹,王曉平也毫不保留,耐心地教給他們手藝。

        精工細雕做出工藝品

        “他的態度和能力真的沒的說,每一件家具都滲透了他大量的心血。”宋欣立跟記者說,每次開工前他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圖紙、確保自己做出來的樣式是最新的,設計是最合理的,而真正落實到製作時更是精益求精,從來不偷工減料。

        記者看到,王曉平的一間倉庫裡全都是成品,一件件猶如工藝品、無論是普通的小椅子,還是電腦桌、書櫥、雙人床全都非常別緻大方。業餘時間,王曉平非常喜歡潛心研究圖紙,希望能夠有更高的造詣,而不安於只是做一個普通的木匠。

        宋欣立說,王曉平一直把魯班當作偶像,希望能像魯班一樣,做出來的不僅是產品,更是藝術品,為此,他經常到各地與當地的木工切磋手藝,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2010年,王曉平參加了山東省第四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家具製作項目的競賽,獲得了優秀獎的成績。“那是他第一次去參加大賽,因為帶的工具不太順手,只獲了一個第二名,明年他打算再去一次,一定要拿第一。”宋欣立笑著說。

        想讓扶貧基地再大點

        2009年,王曉平的木器廠被省殘聯授予“山東省殘疾人自主創業項目”,壽光市源林木業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也正式掛牌成立。經過幾年的發展,王曉平的就業扶貧基地已經發展成為家具製作、來料加工、居室裝修、家具裝修及成品批發銷售等業務的綜合性基地。

        基地自成立以來,王曉平帶領10名殘疾人通過艱苦創業、自食其力,走向了脫貧致富的道路。2008年至2012年,王曉平連續六年被壽光市殘聯邀請參加菜博會特設的殘疾人技能展出,在2011年還獲得過“新龍杯首屆壽光市殘疾人自強模範提名獎”。

        基地成立以後,王曉平的勁頭更足了,他把這個當成了自己回報社會的一個平台,他也積極承擔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從創建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至今,王曉平曾多次組織當地愛好木工的殘疾人參加基地木工技術培訓,累計培訓殘疾人20多名。並安置了11名殘疾人在基地工作,而且對安置的殘疾人逐一簽訂了勞動合同,每月定時發放工資。

        王曉平還拿出了一張他畫的圖紙給記者看,並表示明年他打算將基地擴建,擴大規模以求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今年獲評“壽光好人”

        2007年夏天的一天,王曉平騎著摩托車去壽光市區,在路上行駛的時候因為沒有戴頭盔被交警給查住了,交警對他的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對於這一經歷,王曉平並沒有抱怨記恨,回到家後,他反而跟宋欣立商量,看這些交警在炎炎夏日里執勤非常辛苦,想為他們盡點心意。

        從2007年開始,王曉平連續5年向在炎炎夏日里辛苦執勤的交警捐贈礦泉水共300多箱。另外,他還為周邊村莊的老人贈送了馬扎200多個,為本村及周邊地區的村民免費維修家具1000餘次。

        王曉平還從壽光市殘聯爲其發放的殘疾人創業扶持資金中,拿出5000餘元購買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對困難家庭進行資助。因為這些善舉,2013年4月,王曉平被評為“壽光好人”,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人。

        文/記者趙春暉圖/記者殷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