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電子耳(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俊良提供)
人工電子耳 先天極重度聽障兒重獲新「聲」的希望




記者孫幗英台南報導: 據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俊良的研究報告,約有0.12%的健康新生兒有聽力障礙的現象,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孩子將來的語言接收、詞彙發展、口語發展大有助益。因此,成大醫院極力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








人工電子耳(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俊良提供)

自1978年全世界植入首例多頻道人工電子耳之後,聽障者的聽能復健便邁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以往聽障者只能借由助聽器來重獲聽力,如果聽損程度過於嚴重或甚至無殘存聽力時,聽障者往往無法獲得足夠的聽能,以至於喪失了口語溝通的能力。所幸人工電子耳突破了此一瓶頸,直接以數位解碼的電位訊號來刺激聽覺神經,不再受制於過於嚴重的聽損。至今全球已有近10萬人因為植入人工電子耳之後而重獲新「聲」。在台灣,接受電子耳手術的聽障者也超過了1000例。

成大醫院於民國87年起亦組成了醫療團隊,開始為聽障者從事人工電子耳醫療工作,至今已完成了100例以上的手術。其中兒童佔了九成以上,尤其是五歲以下幼童。讓那些極重度聽障的小孩得以回復至30分貝左右的聽力,進而發展出口語溝通能力,在小學之前就能回歸主流教育。

植入年齡與發展速率呈負相關,所以愈早植入人工耳蝸兒童的助益是比較大的。因此當在確定先天性聽障兒童無法明顯受惠於助聽器時,應儘早植入人工耳蝸以期有較佳之詞彙能力發展。

由於人工電子耳手術的普及,使得此項醫療不斷地進步。目前該項手術已不被視為大手術,早期必須長達15公分以上的傷口,目前已進步到只需4~5公分之耳後微創傷口,手術時間也可以縮短至兩個多小時完成,住院時間也可快至術後3日即可出院。

除了醫療上的進步外,隨著科技進步,人工電子耳也有了更時尚及順應潮流的改變。新的植入體搭配有符合耳蝸形狀且有柔軟末端的電極,可以對聽覺神經產生更精準的刺激訊號,並能保護脆弱的耳蝸壁,以保存殘餘聽力。

新一代的語言處理器有了顛覆以往的新科技,使用「超微晶片」設計,體積比以往更精密、更輕巧。特有的「人體技術」,讓新式人工電子耳與自然聽力能交互相容,更能滿足每個人不同的聽力指紋。同時也考量到身處在亞洲氣候條件(炎熱、潮濕),有「防濺水」功能,實際考量使用者會流汗以及生活上的方便性。同時可利用控制兩個相鄰電極的電刺激,將電流定向刺激到相鄰電極間的多個位置,產生不同的頻率感知,這就使得有效頻道數可以增加到病人的生理感知能分辨的數量,突破了硬體上電極數的限制,讓電子耳的聲音更趨近於自然的聲音。

有了目前先進的人工電子耳醫療科技,絕大多數的極重度聽障兒童只要及早診斷並介入治療,幾乎都可以有相當好的預後。只可惜人工電子耳手術的植入物價格昂貴,再加上手術費用,超過了80萬元。對於多數聽障家庭是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常有些家庭迫於金錢而延誤小孩治療的關鍵期。

日前,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也因此發出學會新聞稿,建議健保局能另外撥一專款供先天性極重度聽障幼兒(五歲以下)的電子耳費用。與其日後花費龐大的經費去救助因重度聽障所造成的喑啞弱勢族群,政府為何不思索花費較少的經費去預防,讓他們不至於成為殘障人士。◇(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俊良主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