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39歲,卻把18年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特教事業;她能歌善舞,卻選擇融入一個無聲世界裏;她樂觀堅強,雖病魔來襲,而勵志每個聾啞孩子,仍是她孜孜不忘的心願……

    她叫陳莉,是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師,回首十八年的青春奉獻,她說:這一切,都源於愛。
   


闖進無聲世界,她想過退縮


    1986年,19歲的陳莉在長壽師範校辦工廠上班,父母在川劇團上班,深受家庭藝術熏陶的她,愛唱愛跳,夢想自己的一生在綺麗的舞臺上展開。


    當年,長壽籌辦聾啞學校。原師範學校的老校長鼓勵陳莉去報考聾啞學校教師。“育人子弟,就像撒播種子,你的愛心,你的能歌善舞,都可以在孩子中生根發芽,三尺講臺同樣是一個人生大舞臺。”老校長的話打動了陳莉的心,通過努力,她考進了聾啞學校。


    1988年,聾啞學校正式掛牌成立,當時只有28名學生,最小的孩子才5歲,陳莉任教語文。第一次上課的她,略帶激動,走上講臺就大聲說:“同學們好!”然而,回應她的卻是鴉雀無聲和28雙茫然的眼睛。她這才想起,這是一群聽不到聲音的孩子。


    “a——,這樣,說啊—”陳莉在黑板上寫下“a”這個拼音,然後用手語告訴孩子們,看著她的口型張嘴發音。然而,大多數學生仍緊緊閉著嘴。一連兩節課,陳莉發現上課似乎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即便有一兩個孩子發音,也是難聽的吱哇亂叫。


    兩天過去了,沒有一個孩子學會發音。陳莉急得哭,這才明白正常人要走進聾啞孩子的無聲世界,是多麼的不容易。此時,朋友告訴陳莉,川染廠工會希望她過去搞文藝。


    陳莉想到了退縮。一天,一個小男孩忽然生病了,其母親來到學校照看他,安頓好孩子,母親和陳莉嘮起了家常。


    “他生下來就不能聽見聲音,因為聽不見,所以也不會說話,在別人眼裏他是殘疾兒,但是在我眼裏,兒子是最棒的。他會畫畫,畫他牽著媽媽的手,然後寫媽媽兩個字,我知道他想說話,我用一個月時間,教會了他說媽媽兩個字,陳老師,當時我哭了一晚上……”母親的眼裏閃爍著淚花,陳莉震撼了,最簡單的媽媽兩個字,可以讓一個母親哭一晚上?


    那晚,陳莉輾轉反側,她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道:無聲的世界,最需要聲音。第二天,她拒絕了川染工會的邀請。
   


孩子發出一個單音節,她哭了



    選擇留下後,陳莉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她回到家裏,用棉花牢牢堵上耳朵,然後對著鏡子說話。她發現簡單地看口型,根本無法學會發音。陳莉忽然想到把自己的聲樂知識運用到啟發孩子說話中去。


    對聾啞孩子來說,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耳朵的功能。於是,陳莉發音的時候,坐在一個小凳子上,然後讓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來觸摸她的鼻子,感覺她說話的聲息,觸摸她的腹部,感覺她腹部的微微顫動。然後,她裁剪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紙片,讓孩子吹紙片。她用手語告訴孩子,紙片飛得遠,表示氣息重;紙片飛得近,表示氣息輕。然後,陳莉又自己編制了一套“舌頭體操”,用舌頭的上下左右旋轉,來訓練聾啞孩子的舌頭靈活度。


    半個月後,陳莉開始教孩子們說話了。她分發給每個孩子一面小鏡子,她發音時,讓孩子們先看她的嘴形,然後再對著鏡子模倣她的口型。


    其中,有一個叫小敏的5歲女孩,怎麼也發不出“d”這個字母。而陳莉也無法讓她看清楚,“d”是舌頭抵著上齒發出的聲音。於是她帶孩子去洗乾淨手,牽引孩子的手伸進她嘴裏,感覺發音時候舌頭是抵在上齒的;然後,她又用自己的手去摸小敏的舌尖,讓小敏明白自己的舌頭應該抵在哪。


    反復的觸摸,40分鐘過去了,小敏忽然發出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聲音:d!


    筋疲力盡的陳莉頓時呆了,小敏卻又歡快地連發了幾聲“d”。陳莉一把摟過孩子,抱著孩子連聲說:“真聰明!”


    她感覺到自己臉上有些濕潤,天真的孩子們圍在她身邊,用手語問她:老師為什麼哭啊?


    第一次,陳莉是被別人的眼淚打動;第二次,陳莉卻是被自己的眼淚感動。她在自己的日記裏寫道:他們太需要愛了。


    在陳莉孜孜不倦的教誨下,一般孩子讀到三年級,就能配合手語,跟她進行日常語言溝通了。
 


歌舞,她帶給孩子天下最好的禮物


    任教兩年後,學校校長找到陳莉,希望她能發揮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長,教孩子律動課。


    律動課就是要聾啞兒通過感知音樂的節拍,然後記牢每個節拍的動作,最後熟練地跳成一段舞。對於聾兒來說,這比教他們發音還困難。但是陳莉欣然答應了,她希望聾啞兒也能感受到跳舞的美好。


    陳莉把孩子們帶到鋪好木地板的練功房裏,在地上放一面小鼓,通過用鼓棰敲擊小鼓,震動地板,來讓孩子感受節拍。孩子們對律動課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而當時學生逐漸增加,陳莉的教學任務也更重了,於是她決定利用課餘時間編排舞蹈。


    當時正是盛夏天,陳莉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編舞。因為練功房太悶,老師們常常看見陳莉戴著草帽在樹蔭下跳舞,跳得滿頭大汗。


    “自己先編好舞,然後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把著手教。”通常,陳莉都先讓孩子用跺腳來感知節拍,然後教孩子那幾個節拍是什麼動作,無數次重復後,讓孩子死死記住動作。


    從此,不管盛夏酷寒,陳莉都和孩子一起在練功房破舊的木地板上翻滾;每天,她都爭取用一點時間讓孩子感知節拍;不管有沒有藝術細胞的孩子,她都拉進來跳舞,她希望每個孩子都感受到快樂;為了節約開支,她自己買來布料,為孩子們縫製演出服裝……


    辛勤的耕耘,結出了豐碩的果實。1990年,陳莉帶領孩子錶演的《北京的金山上》獲得區中小學生舞蹈表演二等獎,並受邀去長壽黨代會上表演;其後,《飛翔吧,海燕》舞蹈又獲得重慶市殘疾人藝術節一等獎;“助殘日”裏,孩子們的舞蹈,贏得了人們的嘖嘖讚聲,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陳莉意識到,孩子們從別人的眼光裏,看到了尊重和自我的價值,感到了滿足。她在日記裏寫道:也許,舞蹈,是我能送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當時,陳莉已經隱隱感覺到腰間疼痛,但是卻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半年後,她又歸心似箭地回到了學校。
   


勵志,她揚起聾啞兒的人生風帆


    “因為無法與常人溝通交流,聾啞兒會漸漸封閉自己,冷漠,自卑,甚至走上極端道路,只有用愛去溫暖他們。”幾年教學下來,陳莉發現,開導聾啞兒的心理問題,比教學更困難。於是,她常常買一些心理書籍來學習。


    當時,有個叫小虎的男孩,特別怕生,對人也冷漠,撞倒了同學,從不用手語說對不起。
 
    一天上律動課,陳莉帶領孩子做“丟手帕”的遊戲。小虎和往常一樣,坐在一旁無動於衷,而孩子們也不願意和他玩。


    “現在老師來找個好朋友好不好?”這時,陳莉用手語告訴孩子們,她要找一個好朋友。她圍著孩子們跳了一圈,每個孩子都興奮而緊張,希望自己能成為老師的好朋友。陳莉偷偷將手帕扔在了小虎身後。


    當孩子們手舞足蹈地告訴小虎手帕在他身後時,小虎眼裏露出了驚奇、激動的目光:小朋友都不喜歡他,可是他卻成了老師的好朋友!他笑了,羞澀地表演了一個節目。孩子們快樂地為他鼓掌,老師的重視和同齡人的接納,化解了小虎幼小心靈裏的堅冰,他開始融入集體。第二天,小虎把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帶給了陳莉吃,儘管只是一點腌小菜,可是陳莉卻感到欣慰,她讓孩子學會了關愛他人。


    不僅如此,陳莉還熱心於幫助社會上的聾啞孩子。在區救助站和鄉鎮派出所裏,有時會接收到一些聾啞兒。這時,工作人員就會請陳莉來和聾啞兒溝通,無論颳風下雨,陳莉都會立即前往。


    一次,在某鄉鎮派出所,接收到一個聾啞少女,因行竊被捕。但14歲的孩子很倔強,不僅不配合,甚至還拒絕吃飯。陳莉聞訊趕到後,先去打了兩盒熱飯,用手語告訴孩子,她們一起吃。也許是看見陳莉吃得香,也許是陳莉的手語讓她感到親切,少女遲疑了片刻,端起了碗筷。


    吃過飯後,陳莉開始和少女單獨交流。民警透過窗戶看見,陳莉微笑著用手語交談,有時去握少女的手,開始少女掙脫了,然而慢慢的卻和陳莉越靠越近。終於,少女承認了錯誤,還向陳莉表示,以後要改過自新。


    陳莉在日記裏記錄:教他們愛,比教他們說話更重要。
   


病魔襲來,她仍心繫孩子


    2006年,對於陳莉來說,既是成果豐碩的一年,也是遭受致命打擊的一年。在這一年,陳莉帶領孩子們排演了整整8個文藝節目,在各類大小活動中,好評如潮。


    然而,她不願告訴別人的是,她的腰痛已日益加劇,忍受著病痛,她陪著孩子一起在木地板上練舞、翻滾。7月,學校放假了,陳莉這才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一下子打懵了陳莉:骨頭惡性腫瘤!


    手術之後,陳莉腰間上了兩塊鋼板,躺在床上,她流淚了,因為她知道她此生再也無法跳舞了,再也無法教孩子舞蹈了。


    養病期間,陳莉卻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叫劉曉雲的學生,在外地打工,託人給她打電話說,買了一些柚子放在一個雜貨舖裏,要送給她,讓她自己去取。


    陳莉讓自己的母親告訴那人,就說自己出差了,暫時不能去取。


    “我不敢說話,我怕會哭出來。”陳莉告訴記者,十年前教過的學生,現在還記得她,她很感動,“我教他們學會了愛,這是我最驕傲的。”


    陸續,有一些以前的學生來看望她,學生的懂事,讓陳莉鼓舞起了堅強生活的信心。記者臨走時,陳莉告訴了記者她的三個心願:早日康復,爭取再回到學校;努力工作,把負債還清;希望社會能給聾啞孩子多一點關愛。


    陳莉從枕頭下摸出自己的日記本,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我一路走來,一路播撒愛的種子,我的生命裏,到處盛開鮮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