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張正勇 來源:未知 加入時間:2005-10-25 












            從心理學角度講,猜疑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當我們無法解釋所面對的事或者所發生的事的時候,猜疑就產生了。古時候,由於科學文明的限制,對很多自然現象感到費解,於是就生出種種猜測,產生種種傳說,甚至是謎信。舉個我們熟知的例子。杭州有座山峰叫飛來峰,傳說是多外地飛來的。常識告訴我們:山是不能飛的。為什麼會認為它飛來的呢?原因是這座山峰與四周群山很不一樣。周圍群山的山體都是由堅硬的石英砂構成,山體堅固。獨獨這座山峰是由碳酸岩構成的,質地疏軟,易受流水侵濁而成溶洞。古時人們己經發現了這個特點,卻無法解釋這個現象,於是就說山是飛來的。正所謂“山因無據說飛來”(在玉乳洞裡有一副對聯,上句是“人到無求即是佛”,其下句就是前面這句)。在現代,UFO(中國譯為“不明飛行物”,很確切)也令人產生諸多猜測,其中就有人猜測是外星人乘坐的飛船。可見,猜疑是人類的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同時,猜疑從某種程度上講,還是社會文明和科學文明的推進劑和原動力。縱觀科學發展史,社會文明和科學文明基本上是順著這樣的模式前進的:因為不解,所以有疑;因為存疑,所以探疑,最後釋疑,科學就此向前邁進了一步。由此可見,猜疑是人類具有的有益的、正常的一種心理活動。
            那麼,為什麼猜疑發生在聾人身上,就變成了心理缺陷了呢?我想有這麼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度”的問題。二千多年來,中國崇尚儒學,講究中庸之道,偏左或偏右都會被認為是背離中庸之道而受到批判。我們做事,也講究適而可止、適度可止。如果超過了“度”,或者說超出了人們所能接受的這個“度”,就會被認為不正常、另類,甚至是病態的。猜疑也是一樣,適當猜疑不僅被認為是正常的,而且也是有益的。但猜疑過了度或者過度猜疑,就會被認為不正常。說個簡單的道理。假如一百件事情中,有98件是知曉答案的,不存疑慮的,只有兩件事不知曉答案,就不會被認為是不正常的。但如果反過來,有98件是不知曉答案的,就會變成我們常說的“一問三不知”,於是我們自己也會存疑:正不正常啊?是不是有問題啊?為什麼會這樣啊?等等疑問就會隨之而來。聾人因為生活在無聲世界中,一大資訊渠道被阻截,所以接收的資訊少得非常可憐。聽不到別人的言語,就無從理解別人所說的含義,很多時候,聾人是通過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作判斷依據的,所以,很多聾人對正常人的一個行動、一個表情,都會產生疑慮。這在我們正常人看來,就顯得極不正常了。聾人朋友因為有太多的猜疑,所以就顯得不正常了。其次,是猜疑所造成的後果。聾人在猜疑之後,往往伴有極端形為,這也是聾人猜疑被認為是心理缺陷的原因。聾人因為無法言語,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法與人構通與交流。因而這種猜疑就會積聚中心中。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情緒也是一種能量,把疑慮積壓起來。這是把能量在心中積累,時間久了,疑慮積壓多了,能量也隨之增加,如果有了適當的誘因(那怕是一個小小的誘因),就會引爆內心積聚的能量。絕大部分正常人,因為無構通和交流的障礙,不存在太多的疑慮,也就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問題積壓,發生類似聾人那樣的暴發事件的可能性很小(當然,這是指絕大部分,事實上,也有個性極為內向的人,因為長期得不到心理疏導和渲洩,也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聾人善猜疑,且一有疑慮,隨之帶來一些極端行為,如動手打人、總想武力解決問題等。因而聾人的猜疑顯得與從不同。因此,本來是種正常的心理活動,發生在聾人身上,就變得不正常了。所以說,構通與交流不暢是聾人慣猜疑、善猜疑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