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新浪網 (2007-06-04 13:50)

 



 

  醫療機構承擔的人道主義義務變異為慈善行為,這不僅是醫院的無奈,更是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失職。


  湖南廣播電視報記者 肖 猛 文/圖


  『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我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把他領進來。』


  時隔三年,湖南省慈利縣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彭輝庭對當初的選擇仍然無怨無悔。


  彭所說的『他』,是一位三年前因車禍受傷的聾啞人阿順(化名),他神智不清,不識字,至今身份不明。當時如果沒有慈利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奮力搶救,那場疑似車禍或許早就讓阿順失去了生存的可能。


  阿順至少現在難以體會,為了救治和救助他,慈利縣人民醫院在經濟上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壓力,而更大的問題則是,在人道主義的大旗下,一家醫院到底要承擔多少義務?


  『撿』回『三無』患者


  全力搶救


  慈利縣人民醫院主治醫生王章勇至今還記得,他第一眼見到該男子時,有一種『慘不忍睹』的感覺。


  2004年6月23日上午8時,正在值班的王章勇突然接到一個急救電話,『電話說是苗市鎮茶林河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被車撞倒在路上,情況緊急,需要馬上搶救。』


  來不及多想,王章勇和有關同事立刻前往事故現場,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120救護車到達車禍地點時,圍觀傷者的群眾自動讓出一條道來。王章勇和同行的護士們走上前去,一眼望去,他的心猛地一緊:阿順蜷縮在公路的右側,臉色蒼白,奄奄一息。掀開熱心路人蓋在他身上的塑膠布,王章勇發現,阿順破爛不堪的衣服上沾滿了血跡;受傷的左小腿上更是血跡、泥漿和雨水混合在一起;他的衣服被雨水淋濕,身上散發著血腥和腐爛的氣味;他身邊,一只破碗裝著被雨水泡脹、發白的饅頭尤其刺眼。


  王章勇和醫護人員馬上對男子的傷情進行了臨時處理,然後將他送往醫院。


  『說是車禍,其實根據當時他身上的傷勢來看,不像是車子撞的,當地老百姓誰也沒有看到車禍的發生過程。』王章勇回憶說,根據當時的情況,阿順很可能是以沿街乞討為生的。如果將傷者救下,那醫療費用該由誰支付呢?阿順已經經過基礎護理,王章勇想到這個實際問題,他用手機將這個情況向醫院領導進行了匯報。


  慈利縣人民醫院幾位院領導緊急磋商後,向現場醫護人員發出指示,『一切從人道主義出發,生命重于一切。馬上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慈利縣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彭輝庭提起當時作出的這個決定,並不後悔。院方決定,一切治療費用暫由四病室預先墊付。


  阿順很快被送到慈利縣人民醫院,彭輝庭選派了醫院最好的醫生和護士,安排最好的的床位給他養傷。經檢查發現,阿順的傷情為左脛骨上中段粉碎性骨折並伴有左腓骨上段骨折。若不及時實施手術,他可能會因耽誤治療時間致殘。


  無人支付治療費用,這早已是彭輝庭料到的事情,然而他沒有料到,阿順手術後醒來時,醫護人員發現,他竟然是名聾啞人,根本無從知道他從哪裡來、叫什麼名字。而且,從始至終,阿順沒有一個親戚、朋友出現。


  面對無親無故又無錢的『三無』阿順,醫護人員默默承擔起超出工作之外的責任: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半個月過去了,由於醫生無法與阿順進行溝通,不能准確判斷他的康複情況成為治療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在治療過程中,因為傷痛難忍,阿順還不跟醫生配合,甚至拒絕醫生的治療。主要負責為他治療的該醫院四病室的醫護人員發起愁來:『若阿順不配合治療,很可能會導致骨折愈合不良;而若治療稍不謹慎很可能造成終身殘疾。』


  果然,三個月後,雖然經過石膏外固定,但複查X光片顯示阿順的骨折端愈合情況非常不理想,有骨不連的危險。


  第二次手術必須進行。而此前,醫院已經為阿順墊付了手術治療等各種費用達10000多元。無人『認領』、無錢治療、不知歸處──至此,阿順所有的『幸福』,似乎都懸在了慈利縣人民醫院身上。


  20萬元人道救助


  只是開始


  治療好阿順的傷,也不打算收他欠下的10000多元醫藥費,慈利縣人民醫院已經很『人道』,可彭輝庭他們覺得,在沒有找到親人的情況下,讓這樣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繼續流浪街頭,他們的『人道』還遠遠不夠。


  醫院決定將愛心進行到底。


  醫院管理層形成的共識是,照顧好阿順的身體,同時安排好他的未來──幫他找到親人。


  要照顧好這個聾啞人,就必須教會他用啞語交流。於是,四病室決定派一位醫護人員利用休息時間學習啞語。在一段時間內,四病室掀起了一場啞語學習風暴。同時,休息的時候,大家也都爭先恐後地教學啞語。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原本哪裡痛只會『咿咿呀呀』叫的阿順學會用啞語告訴醫生他的病痛;過去隨地大小便的他學會示意醫護人員帶他去廁所……


  『我原來一點也不懂啞語,現在都能到聾啞學校當老師了。』四病室一護士說。她介紹,醫院前前後後總共找了5個護工,前4個人看到這個情況後要麼搖頭不幹,要麼擺手走人。後來,醫院決定每個月出1050元的工資,請人專職照顧他,在病室打雜的張師傅因此成了他的專職『保姆』。


  記者了解到,這三年時間,包括醫藥費和請人陪護的工資及尋親費用在內,慈利縣人民醫院已經為阿順花費了20多萬元,但是這個數字還要增長多少?沒有人知道。


  醫院成了他的『家』


  在四病室的走廊里,我們找到了專職護理張師傅。他告訴記者,剛來醫院時,阿順每天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而且大小便也總是在床上解決,身上又髒又臭。於是張師傅每天都用香皂給他洗澡、洗頭髮、洗衣服,一天要洗好幾次;每半個月給他理一次發。冬天到了,張師傅自掏腰包買了件新皮衣給阿順;怕他冷,張師傅又把自己的毛褲脫了給他。有時工資沒有按時發放,張師傅也不好意思麻煩領導,自己掏錢解決。張師傅的家離醫院有3公里多路,他就每天兩點一線來回跑,寒來暑往,風雨無阻。


  讓張師傅和所有醫護人員印象深刻的,還數阿順的病歷。


  阿順的病歷很厚,僅他的病情檢測記錄便多達65頁,上面清楚va記錄著他生命體征變化的每一個細節,這一筆一畫,無不充盈著醫護人員對生命的無限熱愛之情;線條的升降,無不顯示出所有醫護人員對阿順無微不至的關懷。


  阿順的傷在醫護人員細心的呵護下一天天好轉。到了功能鍛煉期,醫生要求他每天進行兩次功能鍛煉,每次持續30分鐘。連續三個月,每天都有兩個護士攙扶著他手握雙拐在病房的走廊上進行鍛煉。與以往不同的是,阿順配合得非常默契。他從最初的只能走三五米,到從走廊東頭,走到西頭,從甩掉一根拐杖到甩掉雙拐,直到最後完全可以脫拐行走。


  幾個月的工夫沒有白費,阿順終於完全康複了。記者見到阿順的時候,只見他乾淨利索,精神抖擻。張師傅介紹說,每到四病室忙的時候,他還主動幫助醫護人員照顧病人。看見病房里別的病友被子沒疊,他就搶著幫忙疊;晚上看見病室的燈沒有關,他就自覺地幫忙關燈,還經常拖地板,把拖車和輪椅送入庫房;看見醫護室里的紗布不整齊,他就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一絲不苟地疊紗布,直到把所有的紗布都疊好為止。


  『他已經很自覺地把自己當成醫院的一員了。』彭輝庭對記者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