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圖

 









撰文 何重立   
2008/01/10, 週四
Image關於“響度”,相信不需要作定義,聽力正常的讀者,都能分辨出音量的大小。跟“音準”(pitch)一樣,“響度”是一種心理現象,即是說“響度”基本上在外在世界並不存在,只存在於人類的心裡。


 
每當調校重播系統的音量,我們都會感受到音波振動的幅度增減,於是在人類腦海中,就會產生大與小聲的概念。量度聲音強度的單位叫分貝(Decibel,簡寫為db)。db是音壓的水平,與百分比一樣,是兩個音量水準之間的比率。

人耳是非常敏感的,正常可接收最大的音壓是120db,而不致造成永久損害的情況。120db的音壓相等於一個噴射機的引擎,在三百呎外發出的聲音,或者是一場典型搖滾音樂會發出的聲浪。

而肉耳所能感知到的響度範圍被稱為“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優質的錄音,或稱高端(high end)音響,講求動態。追求完美音響效果的受眾俗稱“發燒友”,一般接受90db是最理想的動態值。如果一套音響組合,一張LP或CD能提供強弱音壓在兩者之間的比例達到90db,專家就會認定是夠高保真(High fidelity)了。

我們的耳朵,會自動壓縮突而其來強大的聲音,不讓極脆弱的中耳及內耳受損,一般來說,當聲音增強,耳朵是會相應作出調較的。人們在接觸音量較高的聲音後,會出現“臨界值(Threshold)提高”的現象,即以前聽得見的低音現在聽不見了。長時間的接受高音量,終會受到響度的傷害,會導致耳聽力衰減,甚至失聰。

即使在外面世界的音量大大增強,肉耳只感知到相對小很多的音量變化。人類內耳的毛細胞接收聲音動態範圍是50db,但是他們可聽到超過120db的聲音,音量每增強4db,傳送到內耳的毛細胞只有1db。如聲音受到壓縮,是很容易聽得出來的。


Image
The Who演唱會。

由於db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需要有一些比較具體的事例作參考,才比較容易理解。據美國麥基爾大學音樂感知實驗室主持人Daniel J. Levitin研究所得,聽力正常的人士,感知最低的音壓是20 db,等同在一個有隔音設備的錄音室裡感受到的音壓;至於0至19 db,是一隻蒼蠅在十呎以外拍翼發出的聲音;35db或以上,是有如身處在一個關上門窗、沒有啟動電腦的辦公室,所聽到的聲音;若在同一辦公室中,有三數人以正常的聲浪交談,馬上會提升15 db至50 db;而質量一般的耳機,播放音樂的動態大約是75db。

100至105 db,是古典音樂或歌劇演出時,音量最大的動態範圍,而好些攜帶式的音樂播放器材,都可以達到105db;如果在你耳邊三呎外,有人用力敲打大鐵鎚,音壓會高至110 db;一個噴射機的引擎,在三百呎外發出的聲音,就釋出120db的音壓;而差不多每一個搖滾音樂會,高音壓亦有120db。太空穿梭機起飛的音壓不低於180 db,而在龍捲風風眼中或爆發中的火山口,錄得的音壓是250至275 db。

耳朵在不覺痛的情況下,能忍受最高的音壓不能超越130db。何許人(The Who)樂隊演唱會很多時候都會超過125 db。要記住,126 db是比120 db大聲 4倍。在搖滾音樂會進行中,台上工作人員帶上的海綿質耳塞,可減低 25 db;而在射擊訓練場或飛機場停機坪的工作人員,在內耳塞海棉之外,還要蓋上耳筒(Headphones)加強保護。

很多人喜歡放大音量來聽歌,音樂會的受眾,在現場演出裡,對突然而來的音量迅間增壓,會覺得興奮,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大聲有飽和聽覺神經的作用,極度燃燒每一個神經細胞,使腦內產生突變,因而情緒高張。不過有人喜歡大聲,有人喜歡喁喁細語,而我就會看情況,在重要關頭懂得掩蓋耳朵。


出處;亞洲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