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12日 10:45:09  來源:紅網


  (圖/瀟湘晨報滾動新聞制圖 侯東梅)


  “戚戚寒窗十六載,功名利祿今何在?凡身入世廿四年,換得阿母容顏改。……”1月9日上午,在考研現場政治科目答卷上,湖南科技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孫月潮留下了上千字的古體《長不恨歌》。當日下午,孫月潮在紅網論壇上自爆此事後,引起網友熱議。

    孫月潮稱,之所以這麼做,是在考研復習期間,看到現在的研究生找工作也很難,忽然覺得考上也不能改變命運,因而心灰意懶。有不少網友留言,鼓勵其直面社會,好好活個人樣出來。

  [事件]

    網上自曝在考研試卷上寫詩

    1月9日下午4點36分,一名為“窮北”的網友在紅網論壇上發了一個題為“【2010考研現場涅槃記】長不恨歌”的帖子。帖子稱這是考研現場涅槃記(現場原版),並在引言中說“這一頁宣判我死亡,下一頁是遺言,本來是證詞,光榮或不幸地死去成為墓志銘”。

    在引言後,作者貼出了76行共1064字的《長不恨歌》,文體模倣白居易《長恨歌》,對仗工整,而且押韻。在帖子最後,作者特別說明:“這是本人于2010年1月9日上午在考研現場政治科目答卷上寫的文字。”

    昨日下午,記者聯係上網友“窮北”。他自稱孫月潮,為湖南科技大學應用心理學學生,2009年畢業。在當日考研現場政治科目答卷上,他沒有答一個題目,而是花了兩個半小時寫下了這些文字,之後幾科都未參加考試。

    孫月潮的《長不恨歌》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很多網友讚其文採很好,也有網友看出了其中的玄機,指其有點“酸”,鼓勵其面對社會的不公和陰暗面,不要退縮,要好好活個人樣出來。


心灰意懶,萌發在試卷上寫詩念頭


    據孫月潮自述,從大學畢業起,他就一直為考研而準備,他報考的是湖南師大心理學專業。為這一目標,他曾從早到晚泡在圖書館裏復習,他也曾夢想過考上研後給他帶來的光環與榮耀。

    然而就在為考研而努力的過程中,周圍同學、朋友的一些經歷讓他漸漸改變了對考研的看法。“我有的同學去年就讀研了,聊天說起來,讀研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想到現在研究生找工作難,孫月潮忽然間變得心灰意懶。

    在考試臨近幾日,他忽然萌發在試卷上寫一首詩歌的想法,他想借此告訴準備擠考研獨木橋的莘莘學子們,改變生活,並非一定要考研。為此,在考試之前,他已經想好了詩歌的框架,在考試的時候,他一個題目也沒做,只在試卷上寫了《長不恨歌》。他表示,自己的條件不適合考研,過了年他應該去找個工作了。但想到現在大學生就業更難,他甚至產生了一種極端的想法,回家搞一個畝三分地,邊種田,邊研究他心愛的文學、哲學還有心理學。

  沒把寫詩的事告訴最關心他的人

    究竟是什麼條件讓孫月潮覺得不適合考研?追問幾次,孫說,“你輸入我的名字,百度一下吧。”在網上,記者搜出了浙江多家媒體關于孫月潮的報道。孫月潮家住浙江省上虞市大勤鄉巴弄村,在孫月潮還在讀5年級的時候,父親患上了癌症,哥哥是個聾啞人,母親體弱多病,家中還有一個年邁的老祖母需要照顧。當時,上虞消防大隊在了解到孫月潮的情況後,與其結成了幫扶對子。

    孫月潮自稱他的性格有那麼點叛逆,這從他小時候的一件事可見一斑。一次,孫家裏的豬、鴨無故地死了,孫寫信給消防隊的叔叔竟說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這本不應是一個初一學生的內心世界。消防叔叔了解到,這孩子從小就遇到諸多困境,導致認識上有些偏差,看人看事物看社會都認為是不公平的,如果這種消極情緒堆積起來,久而久之,他可能會產生厭惡社會,甚至報復社會的想法。在消防隊叔叔們的幫助下,孫月潮一直走到了今天。

    孫月潮表示,到現在為止,家人還有消防叔叔們都不知道這個事,他也不敢告訴他們,覺得對不起他們。


考研可提高自身修養,但非唯一途徑


    湖南師范大學中文係教授陶先淮看了孫月潮在考場上寫的《長不恨歌》後點評到,該詩寫出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受,難能可貴,已入好詩之列。當然在章法、層次上不夠明晰,內容顯得較為龐雜,需要提煉加工。近年來,考場上不斷出現的以古文、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學形式來演繹文章的現象,實在讓人產生後生可畏之感。至于考研,陶先淮說,首先應肯定是件好事,一方面反映考生的一種精神追求,同時也是提升自身素養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有機會是不要放棄的。但是,這也不是唯一的一種提升自我的方式,多看中實學真才,少在意虛名頭銜,恐怕才是治學修身最重要的準則。

  [網友留言]

    千裏之愛:好文採!

    農民老粗:酸啊,比農民工還酸。心恢意冷,但還要活出個人樣來。

    casilks:幸好去年考上了,今年讀研的感覺好HAPPY。

    天馬飛夢:文採很不錯,不亞于白居易的《長恨歌》。但是,真男兒就應敢做敢當,不要兒女情長。

    〔記者手記〕

  不可讓考研成就業“緩期執行”

    數月來艱辛糾結備考的日子終于結束。10日,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畫上句號,不少大學生稱自己是因為就業難而“被考研”,有良好就業願望的大學生普遍報考了研究生,讓就業延遲三年,專家將之稱為就業“緩期執行”。

    今年考研的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140萬,我省為5.7萬報考。而研考熱帶來的研究生培養質量問題也正在引起大眾的關注。

    一個生態學的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的卻是語言詞匯;一些碩士生導師,一年竟指導了二三十篇碩士論文,一屆就帶了二三十名研究生……類似的現象曾出現在我省的高校。


研究生擴招的大背景下,隱含在其中的問題是導師不夠,進而導致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不高。


    如果說導師是茶壺,研究生是茶杯,那麼,當二三十甚至三四十個茶杯圍繞著一個茶壺的時候,茶壺有能力灌滿各個茶杯嗎?“現在碩士研究生論文大多為五六萬字,博士研究生論文為十多萬字,如果一個導師一屆帶二三十個研究生,他就是把這些論文通看一遍都不容易。”省教育廳一負責人稱,在這種情況下,導師沒有辦法指導研究生搞好研究,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與創新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更何況,多數導師還承擔了科研項目,要參加研討會,有的還擔任了行政、社會職務。

    是不是考上研究生畢業就“萬事大吉”了?本報曾報道一歷史學研究生為進某高校曾下跪在校長辦公室,這其中其實折射出的是研究生就業的尷尬。

    “要不斷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進一步完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創新體係。”省教育廳副廳長申紀雲多次強調,目前我省正在加大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

     以湖大為例,該校研究生培養機制將實行多項重大改革,包括改革研究生培養和管理模式、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實行按學分繳納學費制度、實行新的研究生獎學助學制度等。同時,該校還將加強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過程控制,在培養各環節引入淘汰機制,建立核心課程滾動建設機制,加強培養環節和培養質量的檢查評估等(記者 童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