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 13:21 | |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魯雁南 選稿:姚琳琳 | |
一般人印象中,殘疾人是“弱勢群體”,需要社會的關愛多,能回報給社會的少。但徐匯區殘疾人大學生聯誼會裏的80多名殘疾人大學生,卻讓人們看到了另一面:他們就讀或畢業於復旦大學、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10餘所院校,雖然每個人一路走來都有不同的故事,但他們最想說的就是———“我們自強,我們付出”;在感受社會各方越來越多關愛的同時,他們也儘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黃宇工作機會不要輕易放棄 殘疾人大學生聯誼會起初只是一個鬆散型的“自強沙龍”。幾個“老大學生”,當年因身體殘疾未能進入全日制大學,工作若干年後才考出電大、夜大等文憑。他們相聚時談起,現在雖然大學的校門日益向殘疾人敞開,但殘疾人在就學、就業的道路上還是面臨著比常人更多的困難,在呼喚社會各界更多理解和支持的同時,更需要相互交流,不如把大家聚在一起互相激勵。 “沙龍”的創立得到了徐匯區殘聯的大力支持。殘疾人勞動服務所的工作人員將殘疾人大學生一個個引入“新家”,他們在此找到有相似經歷的同伴,更從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中獲益良多。 應屆殘疾人大學生畢業要100%安置工作,這是上海市政府近年來出臺的“硬指標”。但一些殘疾人大學生就業時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家長又寄予厚望,並不珍惜有關部門送來的崗位。在“沙龍”活動中,黃宇自強不息的故事給他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黃宇因幼時患上成骨不全症不能行走,沒進學校上過一天學,卻憑著頑強的毅力,跟著父母請來的家教學完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英語專業的大部分課程,並獲得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6門單科的結業證書。在各方幫助下,他被電大徐匯分校破格錄取,終圓了大學夢。畢業找工作時,他被安排到一家刻字社,和幾個智障人一起磨章坯,陪他報到的親友勸他回去,他卻說:“我要珍惜這個機會!”別人難以忍受單調乏味的工作紛紛離去,他卻堅持下來,成了這批人中唯一轉正的一個。 後來,黃宇憑著在刻字社學到的技術,自己開了一間刻字工藝品社,還吸納了幾名殘疾人就業。“有些工作看起來不適合你或是你對它不太滿意,但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或許裏面就蘊藏著機遇,”黃宇說,“要抓住每一個機會,認真做好每件事。” 在互相激勵中,“自強沙龍”變成固定聯誼會,殘疾人大學生的自強之路也越走越寬。如今,在徐匯區殘聯的“優秀殘疾人人才庫”中,70%以上是聯誼會成員。 陳任梁順利完成特奧接待任務 從最初每年寒暑假搞兩次活動,到如今通過電子郵件、MSN、打電話等方式召集策劃新活動,殘疾人大學生聯誼會的會員們早已不滿足“小圈子”裏的交流,而是要更多地融入大社會。 去年特奧會期間,聯誼會和淩雲街道“陽光之家”簽訂共建協議,以混合編隊的形式開展特奧知識競賽。殘疾人大學生們在“殘幫殘”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價值。當時在上海大學法語系就讀的陳任梁報名參加志願者服務,被分配在一家賓館做接待。他右腳罹患先天性腓骨缺損,每天要靠高17釐米、重達2公斤的支架行走。“在迎接一個外國代表團,與他們同乘電梯時,該團的領隊看出了我和其他志願者的不同之處,”陳任梁回憶,“從他的表情中我讀出了他對我能力的懷疑,但當我和其他志願者一起順利完成社區接待任務後,他蹺起大拇指表達對我的肯定!” 走進大墻,與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第二教區的失足少年們共建、聯誼;到嘉興參觀“一大”會址、駐滬海軍國防基地,觀摩全國殘疾人坐式排球男女冠亞軍賽……殘疾人大學生在聯誼會組織的一次次活動中開闊視野,融入社會。 韓曉蓓過年不忘構思修改會標 付出的快樂,遠大於索取。這是殘疾人大學生們的人生感悟。聯誼會這樣的交流平臺,讓他們有更多機會一展所長,體驗付出的快樂。 聯誼會想做一個正式會標,學設計出身的聾人大學生韓曉蓓接到委託,她特別認真,過年也不忘再三構思、修改,最終設計出讓大家認可的會標。如今,她已被推薦到一家大公司上班,但對聯誼會的事還是很熱心。聯誼會的其他會員也和她一樣。今年迎春活動,正趕上申城第一場大雪,但大部分會員還是頂風冒雪趕來。 在區殘聯等部門的支持下,今年聯誼會還計劃免費為殘疾人大學生提供資訊安全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培訓、開設殘疾人大學生BBS網上論壇,吸引更多殘疾人大學生加入“我付出,我快樂”的隊伍。 本報記者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