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生心理與社會適應(97年12月15日)

文/邵慧綺


  聽覺是一個人接收外界訊息的重要管道,更影響個體溝通能力。若有聽覺障礙,對個人的生活、職業、經濟、教育、溝通等層面都會造成影響。

  聽覺障礙者除了要面對因為聽覺機能損傷所帶來的生活限制外,可能還要處理一些因聽能損傷,或面對社會大眾的曲解,延伸出的心理、社會適應問題。

  生理損傷對個人心理、社會適應良窳及造成障礙的程度,端視個人的主觀感受,以及他人對障礙者所抱持的態度而定。從個人角度來看,身心障礙者在面對生理損傷時,過度使用否認或曲解等心理防衛機轉,不但會妨礙其障礙復健的進行,對其心理和社會適應也有相當不利的影響;而聽障者對其聽力損失的看法及接納度,也是影響人格發展及行為的主要因素。

  從社會模式的角度來看,他人的觀點對障礙者的自我評價和適應等,具有相當程度的關聯,而父母、同儕等人員,在聽障者的心理及社會適應上,更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重要親友對聽障者的接納與否,往往也會影響聽障者的情緒發展、適應、人際關係,以及人格發展。

  在輔導實務方面,有關聽障生的心理與社會適應,筆者有如下建議,提供參考:

1對教師的建議

  (一)了解聽障者的學習需求,給予必要的支援

  聽障學生由於聽覺的限制,常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提供必要的調整與支援,如:{1}提供書面資料,{2}製作投影片或PowerPoint軟體,{3}放慢口語速度,{4}提供筆記抄寫服務等。聽障者的學習需求是否能滿足,端視教師是否願意在教學呈現時略做調整,尤其,若能善用科技產品(如:視聽媒體、投影機、電腦、調頻助聽器及發射器等),應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學校除了教授聽障生必要的知識、生活技能,以及提供外在環境的支援外,也要注意聽障學生心理需求,包括:接納自己的聽障事實,使用「承認策略」,以及當別人無法接納他時的自我調適等。

  (二)宣導對障礙者的正確認識

  多接觸障礙者,認識越多,越會願意與其互動,態度也較正向。因此,校園中有必要向一般學生宣導對聽障者的正確認識及相處方法,同時也可提供接觸機會,如:邀請聽障者到校表演,到相關機構、協會參觀或擔任義工,請校園內的聽障者分享經驗等。

  (三)充分發揮資源教室功能

  學校中的資源教室,扮演著協助身障者參與融合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資源教室(師)應針對聽障生的特殊需求,擬訂個別化教育方案和生涯輔導計畫,並提供必要的協助與服務(如:助聽器的維護、心理輔導、筆記抄寫、影印,與授課教師之溝通、障礙宣導等),以利聽障生的學習、生活適應及未來的生涯發展。

  資源教室(師)的存在,也在提供一般教師對於輔導聽障學生必要的資源與支援,因此,資源教師應主動與聽障生的班級教師有所聯繫,一般教師也可善用資源教室(師)的服務,互相交流,一方面提升教學成效,一方面協助聽障生適性學習。

2對家長的建議

  (一)接納孩子的聽障事實

  父母,是聽障者最重要的情緒支柱;父母的態度往往也會影響聽障者的心理與社會適應;因此,父母如能接納孩子的聽障事實,聽障者也將更能接納自己,並得到父母的情緒支援。

  (二)主動尋求社會資源

  社會上有許多既存的資源,如:大學特教系、特教諮詢專線、聽語協會、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全國特殊教育諮詢網等,都是提供教養聽障兒的最佳資源。因此,主動尋求社會資源與支援,相信能有助於父母本身心態的調適與聽障子女的培育。

  生理的損傷雖不一定會使個人在心理與社會適應上產生問題,但生理缺損對個人行為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無庸置疑;綜合上述討論可知,影響聽障者心理與社會適應的要素,不外乎:{1}聽障者對己身障礙的接納;{2}社會願意接納他是聽障者,並給予必要的支援與協助。


 


引用:http://www.mdnkids.com.tw/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7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