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表達能力差ㄉ小孩子?
請給我資料或改善方法
謝謝ㄌ

 

-----------------------------------             解             答           --------------------------------------------------------------


語言障礙

  兒童的語言障礙類型甚多,問題亦各不相同,但在特殊教育方案中其語言矯治的課程設計原則包括:  

1.醫療優先:各類語言障礙若為器質性因素所引起,或需經過治療加以診治者,應先請有關醫生、復健、語言、聽能或心理等專業人員加以診治後﹐如唇顎裂個案可先進行口蓋整型手術,聽障個案先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腦性麻痺個案先進行醫學復健等,再施以語言訓練或特殊教育課程。

2.親職教育:強調父母參與和合作的重要性。父母的語言模式、管教態度、生活習慣、文化刺激及接納態度,均會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與語言矯治。所以,語障兒童之父母,應接受定期或不定期的親職教育。

3.口腔動作訓練:包括雙唇、舌頭、下顎的動作訓練,呼吸與發聲的協調,輪替動作與整體口腔動作的訓練。

4.構音訓練:包括辨音訓練、單音訓練、語詞、短句的訓練等。

5.認知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訓練:認知課程設計,包括指認物品、分類與歸納概念訓練、及聽指令做動作等訓練。

6.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包括流暢度訓練、正確發聲訓練、音聲衛教、語彙與短句之拓展及溝通效度訓練。

7.語文訓練:對於語言發展遲緩、自閉症、聽覺障礙、智能障礙、學習障礙、腦性麻痺等個案,尚應加強語彙及閱讀與寫作能力之訓練。

8.行為矯治與心理治療:對於有情緒障礙、行為異常、過動、畏縮等兒童應施以心理輔導或行為輔導。

9.個別指導與團體輔導:對於語言障礙之個案,可施予個別治療以矯正其缺陷;也可以團體輔導方式來提昇兒童語言能力,拓展人際關係,學習社會行為,增加學習動機,減少心理壓力等。

10.以功能性語言訓練為重點:身心障礙兒童的語言訓練,以日常生活最需要及最實用的語言內容為重點,尤其與生命安全有關的語彙或符號、信號、標誌等應列為優先學習的重點。

語言的發生主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因此爸爸媽媽的語言模式、教養態度、生活習慣、文化刺激和接納態度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相關發展和語言矯治。如果孩子有語言方面的問題,以下提供相關的教養原則,希望能夠協助面對孩子的問題:

1.如果孩子在三歲半以前有口齒不清,俗稱「臭乳呆」的情況產生,建議先觀察,如果到了四歲的時候還是有口齒不清的情形,不要只簡單以為是舌根太緊的緣故,應該要請語言治療師檢查或是接受治療。

2.多以鼓勵代替催促責罵,不要總是用「你再說一次」、「再說慢一點」、「再說清楚一點」等命令式的語氣與孩子說話,以免孩子視開口說話為畏途。

3.多跟孩子相處、互動來誘發他的語言,並且密切跟學校老師或語言治療師配合語言矯治的教學,才能達到語言復健治療的效果。

4.日常生活中,多製造機會讓孩子學習表達及練習溝通。可以利用多重管道(例如:用手勢、表情、動作…等),剛開始不一定強調只用口語溝通,只要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就好,也不要急著糾正他的發音,這樣孩子比較不會有太大的挫折感。

5.練習溝通最好在自然的學習情境之下,比較能夠引起孩子的動機及興趣,而且要經常練習。平時盡量多跟孩子對話(例如:每天的吃飯、睡覺、洗澡…等),並製造機會讓他說話。如果孩子比較畏縮,可以先透過他喜歡的布娃娃或玩具熊來練習。

6.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聲音要清楚、速度要慢、語句要完整,不要急躁,而且要讓孩子

有足夠的時間表達他想要說的,不要一直催促他。等他說完之後,才教他再說一遍正確的句子。

7.每次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等他注視著你之後,才開始跟他說話。

8.問孩子問題不要只是讓他回答一個詞或只回答「是、不是」,最好讓他有機會練習用句子來回答。


 


謝謝奇摩知識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