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賢(Ella)對麵包西餅製作滿載熱誠,期望作為個人職業,可惜因為弱聽,往往得不到平等就業機會。(張智超攝)




 


手語需要配合豐富臉部表情加靈巧動作才成為有意思的「語言」,再加上弱聽人士需要盯緊對方嘴巴才能讀唇,往往令健聽人士覺得他們行徑誇張古怪,產生誤解。(張智超攝)

2009-06-18


【明報專訊】弱聽人士,智商健全,大部分更是聲帶完好,但因聽不到而無法學習說話,久之聲帶也不易控制,即使能發出聲音,都是短促而令健聽者難以理解的音節。弱聽就像一支少數族裔,有獨特生活文化和溝通方式,但因為健聽者不願了解,因而被邊緣化。更嚴重是,即使他們比健聽者付出更大努力,也難找到安穩工作。


求職屢受挫折



自童年開始便要跨越重重歧視障礙,克服先天不足的李菁,中五考獲2A、3B等共25分成績,後獲美國猶他州大學取錄,但最終她選定香港嶺南大學,並獲二等甲級榮譽畢業,因求職路上不獲機會,加上成長期受盡刁難白眼,累積抑鬱,於去年在九龍愛民村衛民樓22樓一躍而下,結束26年短暫的人生——留下只有思念,和一個你我可以繼續捐款支持的「李菁紀念基金」──如果我們給予李菁多些機會、多和弱聽者溝通,這種人間悲劇,可否減少呢。

五官長得標致的胡慧賢(Ella),有一個健康家庭,在弱聽者中,她比較幸運,但求職路上仍然屢受挫折。擅長製作麵包西餅的Ella,失業數年。她表示,原本早前加入了曲奇餅店工作,打算儲蓄,計劃去紐約學習結婚蛋糕設計,無奈成泡影。因為店主表示生意大不如前要裁員。但令Ella心有鬱結是﹕「我每次追求理想,又從無不良的賭癖,卻無法避開裁員命運……」自問工作表現不比同事差勁,從沒有抽空小睡或參與同事之間的賭博,但為何公司生意不好,第一個被辭退的總是自己呢?

哭過之後,Ella卻選擇體諒僱主的難處,希望僱主不會內疚。據Ella說,由於弱聽人士在工作上經常被同事誤會,久之形成不敢主動提意見,怕加深誤解,又怕被指為「多事」,於是同事及僱主總覺得弱聽人士太被動甚至是低能的。但其實,她聽不見但看得見,事事心中有數。有時,藉讀唇也知道同事在說自己的長短,但由於同事以為她不知道,也只好繼續裝懵不去解釋,人事上的誤會,有苦自己知。

如今大學畢業求職難,對弱聽人士更加難,於城市大學電腦及經濟學系畢業的林向玲(Polly),一身古銅膚色,一看就知她熱愛行山運動,更考獲二級山藝證書,長期失業,竟去投考警察﹕「沒有說明聾人不能考警察呀!」Polly坦言,明知不會被取錄,但想挑戰當權者的思想,也想挑戰自己的極限,吸收求職經驗。


手語溝通最好



一般人「迷信」助聽器,以為戴上了就能改善聽覺,對完全失聰者來說,助聽器固然無用;對先天弱聽者來說,也不易分辨傳來的「聲音」是什麼意思。弱聽人士學語言通常靠「讀唇」,但請勿與電視劇中的「奇技」比較,誤以為讀唇能知一切。現實世界中,嘴形相近的字多得很,隨便用廣東話發音「求」「九」「救」的嘴形都是一樣的。聾耳社的手語義工邵日贊,試用口形裝作讀出廣東話「蘋果」二字,記者卻誤猜為「畀我」!讀唇很難掌握,也要不斷練習。世界語言,是為健聽人士而設計的,也沒有太多人關心弱聽者的溝通方式,於是導致重重誤會——最後大家懶得溝通,形成隔閡。

問Ella與弱聽人士溝通最好用什麼方法,她的答案是手語而非電郵。手語以表達意思為重,若把「自然手語」變作文字,會有文法上的錯誤,而弱聽人士學習文字,是要透過另一套方式來理解文法結構的,難怪Ella說,還是手語最好用。

可惜香港的手語,就像文字尚未統一時的中國,有好幾套不同版本,弱聽人士期待政府能像指定中英雙語為官方語言一樣,統一手語,這不但可以解決弱聽人士的溝通問題,也讓有興趣學習手語的健聽人士有所依循。

如果你對弱聽人士仍抱「悲情」、「可憐」的心態,那注定你錯放了互相溝通的基礎。通訊科技進步,無疑讓弱聽人士可以從網上吸收資訊及使用電郵溝通,打開世界之門,但他們真正需要,是與更多健聽人士溝通,和社會給予的平等就業機會。


延伸閱讀



‧台灣聾人名模王曉書主持公共電視節目《聽聽看》http://www.pts.org.tw/~seehear/

‧香港協助弱聽人士爭取平等機會機構
「龍耳社」http://silencedeaf.mysinablog.com
文﹕伍成邦
圖﹕張智超
服裝﹕agnès b.


場地﹕agnès b. café l.p.g.



化妝﹕Phyllis Wu of Make Up For Ever Academy(2506 3506)

編輯 梁小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