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林謙


促進身心障礙者的就業率,只是保障工作權的治標之舉。對這些相對弱勢的職場工作者而言,唯有從改善職場工作環境、工作設備或機具、工作條件、調整工作方法……等結構性因素著手調整,還予他們一個不被「另眼相看」的對等視線,才是落實勞動平權的根本作法。


現況 雖有所「能」 卻難為所「用」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去年(97年度)台灣身心障礙人口達104萬人,幾占總人口數的4.52%,其中以肢障者比例最高,約占身心障礙人口的38%,其次依序聽障者(11%)、精神障礙者(10%)、心智障礙者(9%)。


不過,勞動平權推動者最關注的一點是,若按行政院主計處新近公布的「身心障礙者就業現況」資料看來,卻又告訴我們一項事實:身心障礙者從事「非技術工及體力工」的比例高達26%,其中又以「生產體力工」及「清潔工」為大宗;至於從事「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的身心障礙者則有20%,而從事技術工、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工者,竟也高達15%。


意即,身心障礙者必須面對沒有辦法使用一般的工作檯面、及工作上所用的工具或儀器,甚至因為無法有效地理解及表達,而造成社交及職務執行的困難。一旦無法因應勞動市場的需求,試問,他們又如何能奢求自己被「平等」對待?


目標 職務「再設計」 感覺「被需要」


為降低身心障礙員工與就業環境間的差異,使工作不致造成身心障礙員工的負擔,且能在不影響工作及其他員工的情況下,提高產能、完成工作,勞委會特於今年首度舉辦「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創意競賽」,包含單手就可以進行包裝的輔具、電動輪椅遮雨棚、結帳告示燈、枴杖固定器等幾件得獎作品,不但創意十足,也都深具可行性。


舉例來說:獲得學生組第一名的〈靈光一現〉,兩位得獎人目前皆是台東大學特教系的學生,得獎人之一李孟?表示,她之前在教養院實習時,深感於「溝通」是心智障礙者在從事服務業時的最大困境,遂和另一名同學邱羽薇,合作設計了一個桌上型的「帳單感應器」,只須將帳單放置其上,感應器的紅燈便會亮起,也表示此桌次正在用餐中,待用餐完畢將帳單拿起去結帳後,感應燈即熄滅,提醒心智障礙員工可以前往收拾桌面。


而多年來投注心力於輔具研發暨設計的花蓮慈濟醫院輔具中心,此次也有2件作品分獲專業組第二名與企業組第三名。計劃主持人之一,同時也具有職能治療師身分的黃寶表示,〈遮風避雨好舒服〉是市售電動輪椅遮雨棚的改良款,對象則是必須長時間坐在輪椅上販售彩券或零星產品的肢障人士,黃寶強調,精進版的遮雨棚不但組裝、折疊更為容易,兩側也各增加一道捲式的透明遮雨簾;至於另件得獎作品〈步步高升〉,則是專為從事文書工作的腦性麻痺患者而設計,這款「可站立」的電動輪椅,不但可以配合桌子調整工作檯面的高度,還搭配了可發聲的PDA,協助職務上的溝通事宜。


「工作動力,來自於成就感」。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貢獻己力,感覺自已被社會所需要,他們,也能展現不亞於一般員工的工作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