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03日 08:15:00 來源:山西日報


編前語 數字"3"就好像是人的一個耳朵。我國將每年3月3日定為全國"愛耳日",今年是第十二個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為:康復從發現開始--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


    聽覺是人們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新生兒聽力障礙發生率1‰-3‰。嬰幼兒的聽力損失,即使輕度也可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還會造成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育遲緩,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給家庭社會造成負擔和悲傷。我省已成功舉辦了十一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為普及公眾愛耳護耳知識,避免和減少耳聾發生,提高聽障人群生活質量,推動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活動 省城知識宣傳豐富多彩

    為進一步普及新生兒聽力篩查,做好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工作,展示聽力殘疾人風採,3月1日至2日,省城舉辦豐富多彩的第十二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公眾的愛耳護耳意識明顯增強。

    太原市南宮廣場彩旗飄揚,氣球高懸。山醫大一院、省人民醫院、太原市中心醫院、省康復研究中心、省聾兒康復教育研究中心的10多位專家教授現場咨詢、義診。省市聾人協會、聾校教師現場教學《手語》。優秀聾人代表展示才藝、回報社會,開展理發、電器維修、自行車修理等服務,助殘志願者紛紛走上街頭發放宣傳品……

    據了解,近兩年,我省積極推動聾兒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先後對2400多名貧困聾兒實施康復救助。

    解釋 新生兒聽力篩查

    這是歐美國家發展起來的一項醫學實用技術,指運用客觀、快速和簡便的測試方法或手段對新生兒檢測。目前,我省篩查的常用方法有耳聲發射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兩種,根據設定標準,將有聽力損失的新生兒篩查出來,進行確診。其對象包括新生兒、嬰幼兒和兒童,對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和農村地區十分重要。

    人工耳蝸

    這是一種幫助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聾的成人、兒童獲得或恢復聽覺的電子裝置。與助聽器不同,人工耳蝸不是單純地將聲音放大,可繞過內耳直接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包括體內植入部分和體外部分。利用體外聲音處理器收集聲音進行編碼處理,再通過射頻信號傳給體內芯片,芯片解碼並以電流脈衝形式刺激聽神經。

    提醒 省殘聯公布的一組調查顯示

    噪聲是影響聽力的主要殺手

    3月1日,省殘聯公布的一組調查顯示:介于6-19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有12.5%的人聽力檢查發現有噪音性聽覺閾改變。噪聲成了影響人們聽力的主要殺手。

    長期高分貝聲音刺激會引起聽力受損,不管多大年齡,只要他經常暴露在噪音環境中而不採取防護措施,都會導致噪聲性聽力損傷。省殘聯理事長郭貴仁呼吁,青少年不能忽視耳朵健康,使用耳機聽CD、MD、MP3時不要把音量調得太大,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如果持續使用耳機,應該每隔半小時拿掉耳機,讓耳朵適當休息一下。盡量少光顧電動遊樂場、KTV、迪廳和酒吧等環境,避免噪聲傷害。

    舉措 山西省連續三年救助貧困殘疾人

    本報訊在實施好國家貧困聾兒搶救性康復救助項目的同時,省政府連續3年對貧困殘疾人實施康復救助。2009年為500名貧困聽力殘疾人每人免費配發1個全數字式助聽器,投入資金131萬元。對800名貧困聾兒每人資助1500元康復訓練費,投入資金120萬元。2010年為600名貧困聾兒每人免費配發2個全數字式助聽器,投入資金300萬元。對500名貧困聾兒每人資助5000元康復訓練費,投入資金250萬元。

    去年完成20名貧困聾兒人工耳蝸、26名聾兒人工耳蝸的手術植入。通過聽覺能力評估,最大言語識別率由受助前的5.4%提高至67.9%;言語能力評估由受助前的0.2歲提高至1.5歲。全部完成助聽器搶救性項目166名聾兒的康復安置。經評估,聽覺能力最大言語識別率由受助前的14.47%提高至49.58%;言語能力評估由受助前的0.4歲提高至1.45歲。

    聾兒如需救助,由監護人提出申請,填寫《救助項目審批表》,並提供聾兒戶口及家長身份證復印件、家庭收入和診斷證明,經縣殘聯審查、市殘聯審批後,由省殘聯在門戶網站公示7天,無異議的正式確定為項目救助對象,根據家長意願就近安置到定點康復機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