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3-02 北京晚報
東城區東花市南里東區15號樓住著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年過八旬的楊德山夫婦和88歲的聾啞哥哥楊德海生活在一起,幾十年的共同生活已經讓他們難舍難分。
老楊兄弟倆的祖輩是做小買賣的,從兄弟倆記事時起,家里的生活就不寬裕。“那個時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各種點心,白天好拿到街上去叫賣。”回憶起那段艱苦的日子,老楊仍然記憶猶新。
“那個年月做小買賣的,利很薄,有的時候跑一天賺到的錢只夠買四五斤棒子面。”為了維持生計,老楊兄弟和父親一起,挑著扁擔,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從十多歲起,楊德山就開始學習如何營生。由于年長他兩歲的哥哥楊德海一出生就聽不到任何聲音,可是為了支撐這個家,聾啞哥哥楊德海還得在一旁打下手。
楊德山26歲那年,在父輩們的撮合下,他和史繡珍結了婚。結婚後的楊德山為了照顧聾啞的哥哥,兄弟倆就一直沒有分開過。為了交流方便,史繡珍還學會了手語。經過近60年的交流,如今,史繡珍的手語比劃得比楊德山還要好。“很多時候,我家老頭子都不知道他哥哥要說什麼。”這讓史繡珍很是自豪。
在共同生活的60年歲月中,楊德海也曾經有過兩段婚姻。其間,兩家人仍住在一個院子里。後來,楊德海的第一位妻子因為生育問題,結婚幾年就離了婚。第二段婚姻維持了近20年,因為老伴的去世,楊德海再次孑然一身。看到楊德海又重新過上了單身漢的日子,怕哥哥心里難受,楊德山夫妻倆更是悉心地照顧。
2002年,伴隨著平房區的住宅改造,楊德山一家人從生活了70多年的平房搬到了樓房。“當時哥哥也可以選擇要一套房,但是一想到一家人生活了那麼久,再加上哥哥畢竟是殘疾人,年齡也大了,一個人生活還是有些擔心。”就這樣,楊德山將家里的一間臥室騰出來,讓給哥哥楊德海住,自己則和老伴承擔起了照顧哥哥的義務。
由于在一起生活了這麼久,楊德海已經習慣了弟弟一家人的照顧。對于弟弟的幾個孩子,楊德海也視如己出,很是疼愛。為了減輕弟弟的負擔,楊德海也是自謀營生。他用膠泥捏小動物,淘換一些別致的小玩意兒到街頭賣。
如今,楊德海已經是88歲高齡,可是只要是碰到晴朗的天氣,他仍會拿著他的那堆小玩意兒去外面擺攤。擔心楊德海上了歲數行動不便,楊德山夫妻倆都勸過哥哥。“可是他就這麼一個愛好,也就隨著他了。”史繡珍說,生活了這麼多年,大家已經習慣彼此相依的生活了。
本報記者 李環宇
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
老楊兄弟倆的祖輩是做小買賣的,從兄弟倆記事時起,家里的生活就不寬裕。“那個時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各種點心,白天好拿到街上去叫賣。”回憶起那段艱苦的日子,老楊仍然記憶猶新。
“那個年月做小買賣的,利很薄,有的時候跑一天賺到的錢只夠買四五斤棒子面。”為了維持生計,老楊兄弟和父親一起,挑著扁擔,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從十多歲起,楊德山就開始學習如何營生。由于年長他兩歲的哥哥楊德海一出生就聽不到任何聲音,可是為了支撐這個家,聾啞哥哥楊德海還得在一旁打下手。
楊德山26歲那年,在父輩們的撮合下,他和史繡珍結了婚。結婚後的楊德山為了照顧聾啞的哥哥,兄弟倆就一直沒有分開過。為了交流方便,史繡珍還學會了手語。經過近60年的交流,如今,史繡珍的手語比劃得比楊德山還要好。“很多時候,我家老頭子都不知道他哥哥要說什麼。”這讓史繡珍很是自豪。
在共同生活的60年歲月中,楊德海也曾經有過兩段婚姻。其間,兩家人仍住在一個院子里。後來,楊德海的第一位妻子因為生育問題,結婚幾年就離了婚。第二段婚姻維持了近20年,因為老伴的去世,楊德海再次孑然一身。看到楊德海又重新過上了單身漢的日子,怕哥哥心里難受,楊德山夫妻倆更是悉心地照顧。
2002年,伴隨著平房區的住宅改造,楊德山一家人從生活了70多年的平房搬到了樓房。“當時哥哥也可以選擇要一套房,但是一想到一家人生活了那麼久,再加上哥哥畢竟是殘疾人,年齡也大了,一個人生活還是有些擔心。”就這樣,楊德山將家里的一間臥室騰出來,讓給哥哥楊德海住,自己則和老伴承擔起了照顧哥哥的義務。
由于在一起生活了這麼久,楊德海已經習慣了弟弟一家人的照顧。對于弟弟的幾個孩子,楊德海也視如己出,很是疼愛。為了減輕弟弟的負擔,楊德海也是自謀營生。他用膠泥捏小動物,淘換一些別致的小玩意兒到街頭賣。
如今,楊德海已經是88歲高齡,可是只要是碰到晴朗的天氣,他仍會拿著他的那堆小玩意兒去外面擺攤。擔心楊德海上了歲數行動不便,楊德山夫妻倆都勸過哥哥。“可是他就這麼一個愛好,也就隨著他了。”史繡珍說,生活了這麼多年,大家已經習慣彼此相依的生活了。
本報記者 李環宇
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