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明洋


言必稱權威的特教學界


近年來,國內特教學術界"言必稱權威期刊"的現象相當普遍。什麼是"權威期刊"呢?就是指被SCI、SSCI、TSSCI所收錄的學術期刊。怎樣普遍呢?例如以往許多教授在個人網頁上登錄的研究著作大多交代出處即可,但現在許多教授還要在後面加上括號,然後標明該篇著作是否為"權威期刊",似乎意味著只要有"權威期刊"的加持,就表示其研究功力夠深厚,夠水準(當然有些是系所規定的格式,所以不得不然);其次,許多特教系、所在徵聘教職時,除了學經歷的審查外,著作中若有幾篇是"權威期刊",則勝出的機會就會提高不少;而其他諸如評鑑、升等、以及申請政府專案計畫時,若能提出幾篇"權威期刊"的研究經歷,在帳面上多少會有加分效果。正因政府高層乃至於大專校院,由上到下盛行著這種"言必稱權威期刊"的現象,使得特教領域的多數研究者無不以投稿至"權威期刊"為志向,而國內許多發行特教學術刊物的特教系、所也以其出版的刊物能否榮登TSSCI之列為職志,一旦評等過關,則非得在刊物網頁上標明,然後大書特書一番。


到底國內的特教研究都到哪去了?


既然如此,這些名列TSSCI的特教學術期刊理應是稿源充裕,刊登文章的數量激增才是,然而,弔詭的是,這些特教期刊並沒有因為TSSCI的加持而使得刊登的文章數量激增,反而呈現下滑的趨勢(見圖1)。



圖1 TSSCI特教期刊逐年刊登文章數量分布圖



如圖1所呈現的資料,在2002年至2011年這10年間,國內兩份TSSCI特教學術期刊所刊登的文章數量,甲刊在2002年至2005年間,每年至少都維持15篇以上的刊登數量,但從2005年達到最高峰(29篇)後,即像溜滑梯般一路下滑,至2011年時只剩13篇,連15篇都不到;乙刊雖然下降趨勢不若甲刊嚴重,但每年的刊登數量均較甲刊少,約在10篇上下波動。整體而言,近幾年兩份刊物的刊登數量都不理想,頗有快沒稿子的情況。


我們再看看國外兩份SSCI特教期刊的刊登情形(見圖2):



圖2 SSCI特教期刊逐年刊登文章數量分布圖


 


從圖2所呈現的資料可知,B刊每年刊登的篇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從2002年的將近70篇,到2011年的近百篇,至於A刊,雖然篇數較少,但基本上每年均維持在16至20篇的數量。相較之下,國外特教期刊的文章刊登狀況似乎較為健康(不是平穩發展就是向上增加),國內則相對體弱(不是極速下降,就是數量稀少)。何以如此?難道是國內特教界成員不用功,都不做研究,所以期刊的投稿量不足,以至於刊登數量日益減少?事實上並非如此,僅以乙刊為例,該刊近3年的投稿量依序是29篇、31篇、58篇,顯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既然投稿量如此之大,又為何刊登數量如此之少?


原來是大量退稿壓低了刊登數量啊!


我們不妨查閱"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期刊基本評量標準(2010)"在該標準裡一共羅列4項評審TSSCI期刊的指標,依序是1.期刊格式、2.論文格式、3.編輯作業和4.刊行作業;其中,以第2項和第3項的比重最重(均佔38%),但實際上,第1項和第2項均與格式有關,只要在稿約詳述清楚,投稿者大多會遵照既定格式敘寫報告,而且各刊在進入初審前大致都會設置篩檢機制,先將不符合格式的稿件篩檢掉,所以各刊理應差別不大;第4項則與出刊情形有關,若該刊編輯群廣結善緣,或該刊已然為TSSCI成員,則在"權威期刊"的號召下,除非內部運作有問題,否則正常出刊,並達到基本的篇數(每期4篇)應該不是問題,此點由乙刊一年收稿量達58篇的情形即可得證。因此,唯有第3項"編輯作業"可能才是決定該刊能否名列TSSCI的關鍵。而在"編輯作業"這項中即以"退稿率"單項最可能是某刊能否勝出的關鍵;根據該項的計分標準,若某刊退稿率大於30%小於50% ,得8分,若超過50%,得滿分14分,以此標準審視乙刊近3年的退稿率,分別為65.5%、74.2%、81.0%,不僅逐年激增,甚至還遠超過標準甚多。


惡質審稿者從中作梗


既然TSSCI的退稿標準僅須超過50%即可得滿分,又為何會搞成80%以上的退稿率,而且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呢?且看國外SSCI特教期刊的刊登量,若非平穩成長,就是逐年增加,而國內TSSCI特教期刊的竟因不斷追逐高退稿率,而使得刊登量不增反減!!所以是因為國內特教研究的水準太差,只有大約20%不到的研究符合水準,所以退稿率才會如此之高?事實若真如此,那豈不是給政府這幾年"追求卓越"的高教方針賞了一個大大的耳光?所以事實應該不是如此才是。相反地,筆者認為,國內TSSCI特教期刊的高退稿,低刊登現象,主要問題可能不是出於投稿方,而是收稿方。黃毅志和曾士杰(2008)即指出,許多期刊編審認為"高退稿率即等同於高水準刊物",因此愈將退稿率拉高,就愈可突顯該刊的學術水準夠高,除此之外,筆者認為也有可能是鑒於審稿人力不足,恐會拖延出刊行程,而遭到評鑑單位扣分,因此多退些稿子,以精簡人力;抑或編審及出刊過程繁瑣,使得編審者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在編輯刊物,因此多退些稿,就可以少處理些稿子;甚或某些編審者假公務之名,欲行私利之實,比如盡刪外稿,偏厚內稿之"學閥"行徑亦有其可能性;又抑或有其他不為外人道的理由所致?但無論原因為何,TSSCI特教期刊近幾年來的高退稿率及低刊登率乃是不爭的事實。


許多研究可能被不分青紅皂白地扔進垃圾桶!


針對國內TSSCI學術期刊高退稿率的現象,黃毅志和曾士杰(2008)曾描述多種不當退稿的情形,包括審稿者本身專業能力不足,竟以錯誤觀點要求投稿者照辦,以及審稿者給意見時語意含混,甚至充滿情緒性字眼羞辱投稿者等惡劣行徑。這樣的情況確實在TSSCI特教期刊的審稿過程中存在著,以筆者為例,幾年前筆者投了一篇如廁訓練的研究稿件至某TSSCI特教期刊,審稿者在回覆時僅給兩個簡短的意見:其一、他認為該篇研究毫無學術價值,所以不予採用;其二、他認為筆者應該採用ABAB的研究設計,而非ABA設計,於是直接退稿,根本連給筆者申辯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意見實令筆者無法苟同,國外早自1960年代就已針對身障者的如廁訓練相關議題進行廣泛地探討與研究,直至今日仍舊是特教領域相當熱門的研究議題,而且在國內的身障教育中,如廁問題向來也是國小及學前教師相當重視的議題,可惜國內一直沒有學者投入研究,所以沒有實徵研究的結果可供參考,可笑的是這位審稿者竟然批評如廁訓練研究毫無學術價值,實是國際學術笑話!其次,筆者當初為了訓練個案如廁技能,乃蒐集國內外近百份的文獻資料和書籍,而從所蒐集到的資料中得知,以往的如廁訓練研究多半採用ABA設計,結果這位審稿者竟批評研究設計錯誤,顯見這位審稿者根本就沒有如廁訓練研究相關的背景知識,而在進行審稿時也沒有去查閱相關研究,就直接批判研究設計,實是不負責任至極!!於是筆者隨即改投另一份TSSCI特教期刊,幸好該刊審稿者慧眼識英雄,保留了筆者的該份研究,否則該份研究很可能會因被前述的惡質審稿者扔進垃圾桶,從此難見天日。


結語:特教學術界的悲哀


TSSCI的建立原是政府當局擔心國內優秀的社會科學類期刊受制於語言的隔閡,而被排除於國際學術界之外,所以希冀透過TSSCI的建置,提供國內學界重要的文獻資訊及量化指標,並得以客觀評估國內重要社會科學期刊的影響力,及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績效(管中閔、于若蓉,2000)。既然TSSCI的設立旨在鼓勵國內學界積極投入研究,以強化國內學術之發展,所以應該會吸引更多的人從事學術研究,研究數量亦應有顯著地增加,然而,或許係因評等時將退稿率納入計分標準,加之國人崇尚權威之心態,以及其他可能因素之影響(比如編審循私、審稿不公等),使得TSSCI特教期刊刊登量節節下降,而這幾年的高退稿率以及低刊登率的結果也確實導致不少研究者灰心喪志而裹足不前(黃毅志、曾士杰,2008),長此以往,對於特教界的整體發展將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若有關當局未能極思改進之道,特教學術中人亦不自覺自省,撥亂反正,任憑情況持續惡化,則不僅將使特教研究者對研究興趣缺缺,更可能導致特教相關期刊乏人問津。屆時,根本無須評審何刊夠格成為TSSCI,因為特教界的研究數量只能勉強湊成一份刊物,甚至根本構成不了一份刊物,若如此就實在是臺灣特教學術界的悲哀!


參考文獻


1.管中閔、于若蓉(2000):「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的建置概況。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網址: http://ssrc.sinica.edu.tw/ssrc-home/5-21.htm


2.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0):「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錄期刊基本評量標準。網址: http://ssrc.sinica.edu.tw/ssrc-home/5-6-1-1.doc


3.黃毅志、曾士杰(2008):教育學術期刊高退稿率的編審制度、惡質評審與評審倫理。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83~1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