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甘炳基指出,市面上助聽器可分為耳背式、耳內式及袋裝式。
【記者戴碧怡報道】長者戴助聽器後發覺「聽嘢太大聲」或有回音,大多因不當使用助聽器所引起。有聽力學家指,有長者誤以為助聽器價錢愈貴功能愈好,在內地花數萬元購買聲稱有二十多個頻道的助聽器,但原來只有六個頻道可用,結果「都係聽得唔清楚」,枉花金錢。專家特別提醒長者,配置助聽器前需接受詳細的聽力測試,了解聽力達多少分貝才配合適的助聽器,還要試戴測試音量,否則有機會「愈聽愈聾」。
正常聽力可聽到○至二十五分貝的聲音,即落葉聲或時鐘針擺跳聲。當人到四十至五十歲時,耳朵的內耳毛細胞便開始不斷退化脫落,不能將聲波轉變成電訊號,造成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聽力學家甘炳基指,當聽不到門鈴聲或正常說話聲響時,已達致中度至嚴重聽力損失。一般而言,中度聽力損失已需助聽器幫助。但他發現,年約七十歲或以上的患者偏向認為助聽器功能太複雜、難調校音量,抗拒使用助聽器。
勿以價格定好壞
市面上助聽器林林總總,包括直接掛耳的耳背式、可塞入耳道的耳內式及袋裝式。甘炳基指,長者常以助聽器的售價來斷定功能多寡,有長者花數萬元買十多種不同助聽器也用不着:「因為冇測過聽力,戴咗覺得唔舒服就唔再戴。」更有人從內地購買二萬多元聲稱有二十個頻道的助聽器,結果只有六個頻道可用,「實際只值幾千蚊!」此外,有長者錯戴助聽器,一旦不配戴便會不自覺大聲說話,電視音量愈較愈大聲,令聽覺轉差,更有機會因音量過大導致頭暈嘔吐。
聽力中心八月三十一日舉行講座,並送出二十部助聽器及輔助聽力裝置予有聽障而經濟困難的長者,詳情可致電2311 2828。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