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的研究指出,輕度聽障對初小學童的學習和言語有明顯影響,建議患病學童接受復康介入。左起為該系專業顧問伍凱怡、唐志輝教授系及助理教授甘志珊。(陳穎琦攝)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常被醫學界忽視的輕度聽力障礙,對初小學童的學習和言語發展有明顯影響。有參與研究的半數輕度聽障小學生,在課室聆聽有困難,三成在課室以外的其他環境聆聽遇到困難,過半受訪學童更有言語遲緩、語言障礙的徵狀。


醫生多不勉強患者戴助聽器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於2001年開始,就輕度聽力損失的成因和醫學治療展開研究,調查了35名雙耳輕度聽障的6至8歲兒童,發現沒有受訪學童表示自己可在課室容易聆聽,近半學童指在課室聆聽有困難,三分之一在學校其他環境聆聽遇到困難,過半受訪學童更有言語遲緩、語言障礙徵狀。大部分受訪學童的家長誤以為孩子只是誤解他們說話的意思,而非不能聽到說話內容。


初小生缺常識猜內容


該學系唐志輝教授指出,輕度聽障即聽力損失26至40分貝,醫生普遍不會勉強患者佩戴助聽器或接受復康安排。不過,該系助理教授甘志珊補充,成年人的基本常識較豐富,即使因聽障而偶然漏聽字句都不妨礙理解,但初小學童未發展出足夠常識猜度說話內容,若上課時坐近冷氣機等多雜音的地方,或坐在離老師較遠的位置,則會影響課堂理解,影響學習質素。


該系指出,部分輕度聽障學童會聽不到英文詞彙如「s、k、p」等字母的頭尾音。


研究指出,逾八成半受訪兒童的老師留意到他們的聆聽困難,並發現其學業、溝通和專注力最受影響。甘志珊強調,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復康介入如使用無線調頻系統或助聽器,都可減少聽障對學童的影響。她建議家長若發現子女常聽錯說話,又或到了5至6歲仍發音不準,就應帶子女做聽力測試。


輕度感音神經性聽障是不能透過手術或藥物醫治,據衛生署小一學生健康服務過往3年的數據,每1000個學童當中有兩個患有關聽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