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揚州回南京途中,車輛突然在揚溧高速鎮江段爆胎。更為麻煩的是,車上4名成人均為聾啞人,頓時傻了眼:如何報警成了大問題。危急時刻,車上一名9歲男孩機靈接過電話代為報警,但由於孩子年齡太小,始終無法說清事故的具體位置,時至傍晚,高速上是要出大事的!怎麼辦?
通訊員仇建新揚子晚報記者萬凌雲
一個小孩打電話報警
在高速上出事了
要命的是,他不知道在哪
23日接近傍晚時分,鎮江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隊值班室突然接到交警支隊指令,稱揚溧高速公路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但與所有高速事故不同的是,因為報警人不知事發地點,報警時事故地點竟然不詳!
事故地點不詳,怎麼出警?民警根據報警電話,立即進行回撥詢問。接聽後,民警才發現是一個小男孩的聲音,出了事故孩子報警!民警心頭一緊,當即就意識到可能問題嚴重,於是立即詢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接電話的孩子說,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出了事故。民警隨即詢問是否有人受傷,誰知孩子又說不是事故,是車輛爆胎了,並且沒有人員受傷。
出警民警昨天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得知沒有人員受傷,他們稍微放心了一些。經過近10分鐘的交流,民警了解到這是一輛常州號牌的轎車,當天從揚州往南京途中,在揚溧高速公路鎮江段上發生爆胎了。民警當即通過孩子,指示立即將車上人員撤離到應急車道,並要求司機打開危險報警閃光燈,設置警示標誌等待救援。
但尷尬的是,電話中孩子始終搞不清具體事發路段位置,另外因為兒童表達能力有限,車輛及車上乘員狀況也不能說清。無奈,執勤民警只能駕駛警車雙向沿高速路面進行查找。所幸沒有多久,一組警力在揚溧高速公路下行線28公里處,找到了故障車。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出事車上,兩對夫婦都聾啞
怎麼是小孩報警?民警到現場後,總算弄明白了。
原來車上是兩個聾啞人家庭,4個大人有不同程度的聾啞,車上還有兩個兒童,一個9歲,一個只有4歲左右。爆胎後因為身體局限,四個成年人無法打電話報警,還好9歲的孩子比較機靈,大人撥通了“110”後,他接過手機報警。
鎮江110指揮中心的接警員雖然無法了解具體警情,但從9齡童說從揚州過來的,已經過了一座大橋(實為潤揚大橋,事發地距離大橋12公里),據此斷定事故發生在揚溧高速鎮江段。
民警告訴記者,在詢問事情發生經過時,他們發現司機楊某能聽懂民警講話,但是卻無法回答;而楊某妻子聽力較弱,在與司機手勢交流後,能將司機要表達的意思講出來告訴民警。夫婦倆配合著跟民警溝通,民警連蒙帶猜,卻一時也不能完全明白他們的意思。好在他們身邊那個9歲的“小翻譯”,很是機靈。通過“小翻譯”的補充,民警慢慢了解了事情的全過程。
難得“自駕游”,不巧爆胎被困
原來,兩個聾啞人家庭平時怕別人歧視很少出門。這次因為孩子鬧著要去揚州玩,於是就在周末相約“自駕游”。當天,他們在揚州遊玩一天后,就駕車返回南京。誰知道車輛在途中突然發生了爆胎,幸虧司機楊某處置得當,沒人受傷。
可是,爆胎後車輛右前輪完全損壞,左後輪也氣壓不足,根本無法繼續行駛。加之天色已經不早,一旦天黑危險性不言而喻。由於4個成年人均有語言障礙,無法單獨打電話報警,如何報警求救成了難題。好在9歲的男孩聽說能力都正常,於是代為報警。
民警告訴記者,原本打算幫他們換上備胎,但當時他們車上沒有備胎,民警只得聯繫排障人員進行搶修。而車上人員表示晚上必須回南京,之後排障人員又從揚州調來備胎進行了更換。
看到及時得到救援,兩對聾啞人夫婦向民警又是揮手致意又是鞠躬致謝。
一個疑問
他們可以開車嗎?
民警確認,聾啞司機有駕照開車沒問題
採訪中,記者問相關民警,類似楊某的聾啞人,是否能駕駛車輛或者說能否依法申領駕照?而在駕車途中,他們又如何識別車輛喇叭聲並作出妥善判斷和處置?
民警告訴記者,《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第十一條第四項規定: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的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4、聽力:兩耳分別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別聲源方向”。楊某的弱聽能達到這一標準,故此可以申領駕駛證。
事實上,這一特殊警情發生後,當事民警還就此情況諮詢了鎮江車管所證照、考試等部門,均得到肯定回答;同時,民警也當場查驗了楊某,楊某當場出示了有效駕駛證。
至於駕駛過程中楊某如何識別車輛喇叭聲,民警表示,楊某因為佩戴了助聽設施,也基本能正常聽到喇叭聲,並能作出妥善反應和處置。
來源: 揚子晚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