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受人關注的平凡而可敬的殘疾大學生:沈林茂(左一)、曹丹(左二)、苗晴(右一)(張淵攝)

  視點導讀

  剛剛過去的全國助殘日,使許多殘疾人又進入我們的視線。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殘疾人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就說大學吧,以前對殘疾人來說是高不可攀的地方,而現在,許多高校都向他們敞開了大門。而不少殘疾學生用自己的頑強和努力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的人生並不殘缺。

  這裡講述的,就是三位殘疾大學生的故事。

  曹丹--永遠不向命運低頭

  容貌秀麗、聲音甜美、品學兼優,高三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這就是我面前的曹丹。如果不是坐在輪椅上,她該是一個多麼完美的姑娘。可是,如果不是因為和命運抗爭而付出的超常努力,或許也沒有如此優秀出眾的曹丹。

  曹丹出生在1980年。甫一落地,醫生就判決了她的“死刑”--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最多只能活幾個月。可是曹丹父母不相信命運的捉弄,悉心呵護著襁褓中的孩子。也許是偉大的親情感動了蒼天,奇蹟發生了:曹丹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說話,還參加了舞蹈隊,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只翩翩起舞的小天鵝。

  但病魔還是沒有放過曹丹。漸漸地,她不能跑步了,走路也要摔跤,甚至連腳也開始失去知覺。她失望地搥打著雙腿,哭喊著:“我要走路!”那些年裡,她感到自己的天空一片漆黑。直到有一天,她忽然長大了。那天,媽媽看到她的雙腳因凍瘡而潰爛,心疼地把她的腳放進了自己溫暖懷中。一剎那,曹丹發現,自己得到的愛是那麼多,日漸蒼老的爸爸媽媽為自己操碎了心。她不再哭泣、不再抱怨,發誓要用微笑去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搥打。

  1994年,14歲的曹丹隨插隊返滬的父母回到浦東,進入北蔡中學讀書。為了多學一點,她起早貪黑,無論寒暑。最熱時,她頂著近40攝氏度的高溫埋頭苦讀,臉上熱出了紅斑;最冷時,她讀得入神,雙腳嚴重凍傷,腫得像饅頭。曹丹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1999年,她以497分的成績考入上海大學文學院檔案系。在大學校園裡,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女孩和大家一樣學習、生活,她愛好朗誦,擔任班級的團支部書記,多次被評為校“三好”學生。

  作為一名殘疾學生,曹丹比別人更深刻地感受到這“自強”背後有多少愛的支持。在北蔡中學讀書的5年裡,每天都有熱心的同學攙扶她上學、放學。她還記得,校領導曾背著她趟過積水的低窪地,老師放棄中午休息來到教室為她講解難題。李潔是她高中時代的好朋友,在高中送了她3年,大學考入上大文學院日語系。為了方便李潔照顧曹丹,學院特地安排她們住一個寢室,李潔每天推她去上課,這一送又是4年。

  曹丹給記者曆數著北蔡鎮政府、市殘聯、新區政府、婦聯、團工委、新區法院等部門給她的關懷。她說:“我無論何時都不會忘記,在我最困難、最無助時是他們幫助了我。所以,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要努力、再努力!”

  沈林茂--殘疾激發我的鬥志

  儘管我當了好幾年記者,聽過各種各樣的人生故事,但沈林茂的故事還是讓我驚呆了:似乎天底下所有的不幸和災難都集中到他家了!

  沈林茂1981年出生在嘉定,母親患有小兒麻痺症。家中第一個孩子,林茂未見過面的哥哥,在9歲那年因患腎病夭折了。林茂出生時十分健康,給父母帶來了歡樂。可是,他5歲起出現了走路摔跤、雙手發抖的情況,經診斷,是一種罕見的進行性肌肉營養不良症。從此,父母不斷帶著他看病,幾乎跑遍了上海各大醫院、花去了所有積蓄,但都無濟於事。到了該上學的年齡,起初學校不肯收他,父母央求了一個月,他才走進校園。

  沈林茂的父親是一家工廠的雜務工,母親是營業員,收入不高。1994年,本有殘疾的母親腿又骨折了,從此無法上班。從小,林茂的衣服都是別人送的,家裡最貴的一樣東西是一台800元的治療儀,但父母省吃儉用供他讀書。為了讓腿部肌肉不致壞死,沈林茂每天步行上學,普通人5分鐘走完的路他要走半小時。他最害怕的是下雨天,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他無法打傘,而每淋一次雨他就要生一次病。

  上高中後,學校遠了,他就騎一輛小三輪車上學。由於雙手無力,有一次他剎不住車,從車上摔了下來,摔掉半個牙齒,鮮血直流。他的雙腿久坐會麻痺,容易摔跤,而摔一跤他就半個月不能走路。因此每天回到家後,他便站著做功課、看書,從小到大一直這樣。時間長了,家裡桌子底下他站立的位置,地面已磨出了兩塊深深的印痕。

  就在沈林茂頑強地與命運搏擊時,厄運再一次降臨到他頭上。在他高中即將畢業的那年4月,父親在下班途中出了車禍,撒手人寰。父親是家中唯一的健全人,不僅是母子倆的“枴杖”,還是他們的精神支柱。當時母親幾乎要崩潰了,沈林茂強忍著悲傷對母親說:“你還有我。”這時,身邊的人向他們伸出了溫暖的手。全校同學給他捐款,居委會給他家訂了牛奶,嘉定區殘聯為他們裝了電話,嘉定消防中隊與他家結對子。

  那年,沈林茂以學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大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會計專業。正當他為學費發愁的時候,市殘疾人基金會送來了2000元。浦東一家民營企業的老總俞建民得知小沈的情況後,每月為他提供500元生活費。沈林茂和一般的肢殘人不同,他不僅走路要拄雙拐,連手也有殘疾。他的左手一點力氣也沒有,學電腦時他就用一只右手練習打字。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沈林茂和其他同學一樣順利完成了學業。

  他說了一番很有哲理的話:“每個人對於自己身上的最大才能和力量,總不能認識,只有大責任、大變故,或生命中的大危難才能把它催喚出來。我雖身有殘疾,但這也激發了我的鬥志,讓我更懂得生命的真諦。”

  苗晴--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苗晴先天失聰,從小便在聾啞學校學習,初中畢業後,她又進入了上海聾啞青年技術學校學美術。4年前,作為上海第一批聾啞大學生,苗晴跨入了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的校門。

  儘管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但個子高高的苗晴多才多藝,生活對她來說同樣多姿多彩。她是上海聾啞模特時裝表演隊的成員,經常參加演出。儘管聽不見音樂,她通過老師的手勢、提示,很快掌握了表演的要領,踏著不同的節奏展示絢麗的時裝,也展示了殘疾人的風采。同時,她又是個聾人田徑運動員,經常代表上海參加國內外比賽,獲得過全國第五屆殘運會標槍和100米跑的金牌。

  為了做到學習、訓練、比賽三不誤,苗晴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2000年11月,她接到了參加亞太地區聾人運動會的比賽任務。她白天上午上課、下午訓練,晚上回到宿舍已筋疲力盡了,她仍堅持復習功課直到深夜……在亞太地區聾人運動會上,她獲得了銀牌。回校後,她抓緊時間補課,向同學們藉筆記抄,向老師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一年,苗晴成績優秀,還獲得了學校獎學金。

  大三時,苗晴參加了“華東杯”包裝設計比賽,她的作品是新雅月餅的包裝盒。為了更好地體現自己的設計,她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電腦繪畫。好不容易完成了初稿,可老師指出了許多不足,要她修改,甚至重新設計。苗晴改了一稿又一稿,但仍不理想。隨著比賽時間一天一天臨近,她心煩意亂,準備放棄了。可在老師的鼓勵下,她拿出參加殘運會的勁頭,終於完成了設計,最後獲得了“優秀獎”。

  ……

  這群可敬的青年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頑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是戰勝一切苦難的法寶。讓我們衷心祝願他們迎著陽光,奔向燦爛的明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