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聾人梅勇潮(左)及石波均表示,搭建舞台滿足感大,難得與聾友一起工作,直言辛苦卻快樂。(陳智良攝)
工作不外乎看重性質、薪酬及人際關係,對聾人而言,職業選擇少,要找個安樂窩談何容易?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4年數字顯示,香港有逾15萬人患聽障,當中僅2.5%懂得手語,不足4,000人。60年代香港採取特殊教育模式,安排聾人等特殊兒童入讀聾啞學校,學習唇語或手語,也有些是兩者並用。惟政府推行融合教育後,大部分聾童入讀主流學校,與健全學生一起上課。原以為學手語會影響口語發展,現實恰好相反,聾童因聽力障礙影響學習,需要視覺語言幫助。
香港近年開始討論重推手語教育,2017年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提出「爭取手語成為香港官方語言」的議案,惟遭否決。現時全港只剩下一所聾校「啟聾學校」,僅接受嚴重或深度聽障的學生轉介。
工作刺激思考 解各種難題
現年60歲的石波,患先天性耳聾,入職閃耀娛樂製作已有7年,負責搭建舞台。他自小在西貢長大,曾入讀聾校「真鐸啟喑學校」,當時主張口語及手語教學,開始讀書識字。殘疾人士找工作不容易,由於父親是漁民,他長大後便於船廠工作,專門製作玻璃纖維船。隨後轉當派報紙,一做40年,直至加入閃耀開始身兼兩職。
年過半百才學習舞台搭建,更要日曬雨淋,會否不習慣?他以文字簡單回覆,又以身體語言解釋稱,工作時確實很熱、很辛苦,但學習新技術則是毫無難度。對他來說,最開心莫過於可以與聾友一起外出工作,「派報是固定工作,很悶。」
▲ 社企閃耀娛樂製作創辦人黎麗霞稱,與聾人溝通須用簡潔文句,初時對話少不免「估估吓」,不清楚對方意思。(姚慧儀攝)
最初介紹一眾聾人到閃耀工作的,是62歲的梅勇潮。他年幼時因發高燒而致聾,曾做過酒店、街道清潔工等。在他眼中,舞台搭建、背景布置才是一份有趣的工作,可與其他聾啞人士一起努力,跟清潔工的意義截然不同。他又認為,舞台工作能不斷刺激他思考,解決各種難題。
▲ 最初梅勇潮在一個義工活動上,認識閃耀娛樂製作創辦人黎麗霞,並陸續介紹聾人到該社企工作。(陳智良攝)
撰文 : 姚慧儀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