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和台北雖只是咫尺之隔,但是因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生活習慣的差異性,再加上附近、瑞芳、九份、雙溪、金山、萬里、汐止等地緣往來,生活習慣相似,也往來較密切(因為以前搭車到基隆較方便),故形成了整個基隆地區特有的聾人文化特色


  從唸書時通勤往來基隆台北,學長學姊的接送,到就近找工作,聾人間的彼此幫助,互助合作,還有聾人社團的參與,成家立業後的心得交流,當爸爸媽媽的各種問題,生活中的各類需要,從和她們相處的過程中,我深切的發現,我們生活再同一個時空中,但我們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之間是如此的相似,但仔細一看卻又很天南地北,差異很大,也許我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把故事寫完,但是這也是我對她們的一點心意,把她們介紹給社會,把她們帶入這個社會,真正的被了解,才能夠接納,有愛無礙,溝通無礙


 


 
溝通方式的不同 造成了諸多誤會
 

 


  很多人會覺得”聾人=很難溝通=不可理喻=不懂事 ??”,對於慣打手語的聾人來說,的確在溝通上有些「有口難言」的苦楚,以前的教育並不強調口語教學的部分,所以,大部分的年長聾人接受了手語教育,成為社會的一分子,但是,她們的溝通工具~手語卻是社會上的少數民族,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聲音是與生俱來的當然物品,所以一般人也很難體會「無聲的世界」是什麼情況?當社會所有的東西都是以「聲音」為主時,我們很難知道如果烤箱裡的食物烤好了不會嗶嗶叫,怎麼知道煮好了沒? 如果電視新聞沒有聲音時,在沒有字幕下,怎麼猜到她們到底在講什麼?諸如此類的理所當然,就是聾人生活的寫照,有的人會覺得「和聾人說話是一件苦差事」,不可諱言,和使用不同溝通方式的聾人溝通,的確需要多一點的耐心,因為他們的語言習慣和語言模式,就像是另一個國家的人,一種不同於聲音的文化,這就是聾人文化的一部分。




聾人文化
 

 


  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知道是指專屬於聾人的文化,大家可能不能想像,聾人會有什麼文化,我們先來看看像客人家、原住民,雖然我們都是住在台灣,但是因為從以前到現在,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習慣與一般人不盡相同,所以會有他們自己特殊的文化,從這個角度來看,聾人雖然和正常人生活在一起,但是生活的習慣不同,需求不同,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了不一樣而且很特殊的習慣,這就是屬於聾人的文化,以下我們就幾個方面來看看聾人文化存在那些地方,以及聾人文化和聽人有什麼不一樣


 


 

(一)就學、受教育
聾人:全省只有三所啟聰學校,大學開放聾人就讀科系限制多(現在雖然開放較多,但是學習上仍是充滿問題,跟不上,不相容…),現在聽障生回歸主流各校設有啟聰班或是資源班,但是老師多以口語教育為主,聽障生就讀國小國中階段還可以應付,到高中高職甚至大學以後,課業上難跟得上進度,容易產生挫折感…,再者優秀的聽障生想就從事教職工作,卻無進修管道,無法取得教師資格,或是取得教師資格後,卻沒有學校願意接納一個聽障生的教學…
聽人:只要想念書都可以有升學管道…


(二)求職找工作
聾人:老闆不太給機會,和同事溝通不容易,老闆歧視聾人,薪資過低….(說明…),聾人從學校畢業去那裏學一技之長?職訓班或是一般訓練以聽人為主,聾人參加只是多個人,學不學得來他自己負責,或是拒絕他的加入,因為沒教過聾人,可能會耽誤大家…再者,有工作者,永遠只能從事當初的工作內容,因為沒機會進修,聽不到老師上課的教學,永遠是被放棄的一群,很多聾人,做了二十年,空有一身本領,因為溝通的問題,無法升職,不受賞識等等,都是遺憾
聽人:有相同問題,但是不會求助無門…


(三)社會生活
聾人:我身邊的聾人大多以手語在溝通,所以要談事情講心事,也都要碰面,所以大家常會看見一群聾人聚在一起,事實上這也是聾人文化中的特色,聽人只要講講電話就可以溝通,像聾人用傳真聯絡,但真的遇到事情需要講清楚說明白時,一定需要碰面來解釋,此外,一般公共場所或是生活上需處理的事情,都以聲音為主,是聽人的社會,聾人生活在其中,其實相當吃力,像是看電視只有影像沒有字幕,出外聯絡沒有公用傳真機…,上一輩的聾人是這樣在過日子,但是大家也不斷在爭取,為社會的進步也為聾人的生活尊嚴在努力。
聽人:想不出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


(四)法律
聾人:聾人對於法律的常識確是「空空」,問她說借人錢要寫借據,工作要簽約,白紙黑字才有保證,她們會告訴你「我不知道要這樣子做,口頭約定就可以了,為什麼ㄧ定要簽字,我們明明說好了呀?!」很難去告訴他們人性的黑暗面,每個人都要保護自己,三四十歲的人了,還是很天真,講義氣的相信他想相信的人…有時候,很生氣,有時候,覺得自己很汗顏,我們聽的到,卻複雜得多,比起單純的她們,我真的覺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聽人:不懂法律的大有人在,但是發生事情了,用嘴問也可以問到怎麼處理,答案就在嘴邊


(五)就醫
聾人:這是最依賴的部分了,一般人生病,除了看醫生還會口耳相傳的互救,找尋另外可信的療法,聾人依賴醫生,但也相信偏方,但是是全盤接受,全部都試試看,亂成一團…唉,而且,缺乏日常醫學的知識,讓聾人的日常保健非常的缺乏,自從有了翻譯員陪同就醫,有聾人告訴我,她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比較自己獨立,可以有個平台和醫生對話,可以了解自己的情況,而不是接受醫生說的,媽媽說的,感覺自己是個人…
聽人:生病就醫,天經地義,就算不想看病,也可以自行到西藥房買點成藥,生活上自理的能力,絕對不成問題


(六)親子、家庭
聾人:真的是各憑本事了,沒有一個聾人知道怎麼當爸爸媽媽,她們對孩子唯一擔心的事就是他聽不聽的到,因為自己聽不到,對這件事特別在意,但是怎麼當一個好爸爸好媽媽,怎麼管教孩子,怎麼和孩子相處,許多的聾父母,沒有相關經驗,他們自己的父母也受限於溝通,很難告訴他們怎麼去教孩子,所以大部分的聾家庭,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上,只能自己摸索,看得到情況就是兩極化的結果,有的孩子對自己父母接納與協助,有的孩子逃家、交壞朋友、走錯了人生路,一個個的故事,在我們身邊發生…
聽人:親職教育,看自己願意付出多少而定,從國小的母姐會、到各種活動的參與,聽人父母的確是容易多了


  
聾人的無障礙環境
 

 


  有一個笑話,一個聾人要死了,他的遺書裏寫著「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一個手語翻譯員陪葬就好」,這是一個笑話,但也點出了什麼是聾人的無障礙環境,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廣身心障礙者的無障礙環境,像是坐輪椅的朋友,需要斜坡道的設施,需要空間較大的無障礙廁所,這些都是硬體部份,對於聽障者而言,像是公共場合中,如果有影像及聲音傳達的電子設備,應該增加文字的部份,例如跑馬燈(影像溝通)、手語翻譯員…,都是提供對聾人有益的生活環境,有人說,心理的無障礙,才是真正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無障礙,是呀,想想,如果,我們每ㄧ個人都願意從心去接受他們,那麼這些有形的障礙, 其實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不是嗎?願大家共勉之~~



 


引用:http://www.deafkee.org.tw/home/c0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