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11日 20:26:1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5月11日是母親節。這個溫馨得讓人無法抗拒的“洋節日”,近年來逐漸走進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並且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每年的這一天,中國各地的許多民眾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母親的感激和祝福。


    今年的母親節,上海的“準媽媽”們可以領到一枚精心設計的“孕婦徽章”




。在位于人民廣場鬧市區的來福士廣場和三所主要的婦幼保健院門口,都有志願者免費派發徽章,並送上一支嬌艷的康乃馨。

    這枚直徑約5.5厘米的圓形徽章,以粉紅色為底色,印有一顆淺粉色的愛心,英文單詞Mother中的“o”被一張孩子的笑臉替代,笑臉下面是“請關愛未來的媽媽”的字樣。徽章大而醒目,吸引了許多市民駐足。

    新疆阿勒泰地區的青河縣是中國與蒙古相鄰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11日,家住這裏的67歲的維吾爾族老人阿尼帕和老伴阿比包一早就忙活起來,形狀像糖皮大餃子的三巴子、像面條一樣細的脆脆的馓子、又鹹又濃的哈薩克奶茶,擺了滿滿一餐桌。

    盡管自己的生活很艱苦,但兩位老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先後收養了10個流浪孤兒,有漢族,有回族,還有哈薩克族,加上阿尼帕自己的7個孩子,十多口人組成了一個多民族大家庭。

    已經出嫁的漢族女兒王淑珍一大早就從相鄰的鎮子趕回了娘家。她買了件毛衣給媽媽作禮物。阿尼帕見到女兒回來了,迎上去緊緊地擁抱,在女兒的兩頰上親了又親。“她們都長大了,可她們還是我的孩子。”阿尼帕說。

    一幅畫、一幅簡單的剪紙、還有用廢棄塑料瓶做的“康乃馨”,當黑龍江省密山市“警察媽媽”魏鳳清在母親節收到由智障、聾啞孩子親手制作的禮物時,不禁熱淚盈眶。

    魏鳳清是雞西邊防支隊密山邊防大隊的一名女邊防警察。2006年4月,密山市利民邊防派出所教導員魏鳳清在密山市聾啞學校走訪時,了解到這裏有七名小朋友是智障、聾啞兒童,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愛。

    5月9日開始,七個孩子就開始準備起了“母親節”禮物。經過兩天的精心準備,七個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鐵西邊防派出所,看望已調到這裏當所長的魏鳳清。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禮物塞到魏鳳清的手中,祝她節日快樂。

    “這是很讓我感動的一個母親節,這些禮物代表著孩子們的心。”魏鳳清說。

    如同其他節日一樣,精明的商家自然不會錯過母親節這個難得的促銷機會,紛紛推出感恩優惠活動。記者在北京各大商場看到,這裏的中老年女性用品區都圍了很多人,不少人表示他們是在給母親選購節日禮物,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感謝。

    母親節起源于美國,與情人節等“洋節日”一樣,近年來在中國民間難以避免地也遇到了一定的爭議:國內一些人士呼吁將農歷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之日定為“中華母親節”,以取代目前流行的來自西方的“母親節”。

    盡管中國有關部門至今還未正式作出答復,但這場“土洋母親節大戰”以思想空間為戰場,早已悄然拉開了序幕。不管是“土”勝還是“洋”贏,母親節的溫馨內涵為中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所廣泛接受,卻是不爭的事實,人們渴望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余,有一個溫馨的機會,表達對母親發自內心的、最美好的祝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