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4日電)來自蒙古的聽障志工朵雅,應邀參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在台灣偏遠學校舉辦的夏令營,雖然只能透過手語和寫字板與人溝通,但仍展現熱情,和學童打成一片。
伊甸基金會自2009年起,號召有服務熱忱的外籍志工,來台參與1個半月的國際志工交流服務計畫。今年的服務對象為新移民第二代、偏鄉、或視障青少年學童,8月1日至5日在台南市鹽水區(上水下土)頭港國小舉辦多元文化成長營。
31歲的朵雅(Dulamsuren Jigjid,簡稱:Du lya)平時在蒙古的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基金會擔任祕書,也在大學攻讀文化研究碩士,因為愛好旅遊與結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而加入國際志工的行列,今年是首次來到台灣。
她今天在營隊中擔任手語課講師,並以投影片介紹蒙古傳統服裝、地理、國旗、食物等文化,明天還將製作蒙古傳統點心,讓小朋友品嚐。
朵雅說,許多參加夏令營的小朋友沒有接觸過聽障人士,更何況還是個外國人,因此難免會用很像到動物園看動物的心態來對她,經過幾天的相處後,才慢慢回復到平常心。雖然他們只能以肢體語言,或透過其他志工用手寫板翻譯來溝通,但朵雅很能感受到小朋友的熱情。
朵雅表示,她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希望能用自己的例子告訴小朋友,要把握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也希望將來有人問起時,小朋友能說曾經遇見1名蒙古來的聽障朋友,並懂得如何與聽障朋友相處。1000804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00年8月4日)
蒙古聽障志工「朵雅」 來台散播蒙古文化
![]() |
聽障志工「朵雅」遠渡重洋,跨海來台參與伊甸基金會在台灣偏遠學校舉辦的夏令營,下午在台南市鹽水與新移民第二代相聚一堂,朵雅雖然只能透過手語和寫字板與人溝通,仍能和學童打成一片,朵雅向小朋友們講述她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希望能用自己的例子來告訴小朋友們,要把握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也希望將來小朋友們懂得如何與聽障朋友相處。
伊甸基金會今年的服務對象為新移民二代、偏鄉、或視障青少年學童,8月1日至5日在台南市鹽水區頭港國小舉辦多元文化成長營。她以投影片介紹蒙古傳統服裝、地理、國旗、食物等文化。
31歲的朵雅平時在蒙古的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基金會擔任秘書,也在大學攻讀文化研究碩士,因為愛好旅遊,也喜歡結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因此加入國際志工的行列,今年是首次來到台灣。